承圣二年(553年)三月,
宇文泰命令尉迟迥督率开府元珍、乙弗亚、俟吕陵始、叱奴兴、綦连雄、宇文升等六军。
带领披甲士兵一万二千人,战马一万匹,前往伐蜀。
大军从散关出发,经由固道、白马,指向晋寿,开辟平林旧道。
前军抵达剑阁,萧纪的安州刺史乐广,举州率先投降。
萧纪的梁州刺史杨乾运当时镇守潼州,也向大军投降。
六月,
尉迟迥抵达潼州,大宴将士,率军西行。
萧纪的益州刺史萧撝不敢交战,据城自守,尉迟迥进兵包围。
当初,萧纪抵达巴郡,听说尉迟迥来犯,派谯淹回兵救援。
尉迟迥分别派元珍、乙弗亚等人率轻装骑兵将其击败,谯淹投降。
萧撝前后交战数十次,都被尉迟迥打败。
萧撝与萧纪之子宜都王萧圆肃,以及其文武部属,前来军营请求接见,尉迟迥依照礼节接待。
让他的部属等人,各自恢复原来的职业,只没收奴仆和库存来奖赏将士。
他号令严明,军中没有谋私利的人。
诏命尉迟迥任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由于平蜀之功,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公爵。
剑阁以南的地区,由他秉承旨意任命或升降罢免官员。
尉迟迥明定赏罚,恩威并举,安定新邦,经营尚未归附之地,蛮族感激而归附。
萧纪得到消息后,彻底傻眼了。
本来自己不甘心居于萧绎之下,想与他争夺天下。
现在自己的地盘都已经没了,他只能去江陵抢萧绎的家了。
梁元帝萧绎一看萧纪成了亡命徒,便把侯景当年的部下任约和谢答任从监狱里面放出来,让他们统率宫中禁军去峡口增援陆法和。
一边派人押着王琳赶往长沙,希望能劝服陆纳,以便能让王僧辩回军。
王琳到长沙时候,陆纳还在跟王僧辩苦战,但他一见到王琳便倒戈拜倒,随即就开城投降。
王琳的部下痛哭流涕,他们终于见到王琳了。
于是梁元帝萧绎恢复了王琳的官爵,命他带人赶快去增援陆法和。
一看王琳和王僧辩的军队陆续返回,萧绎顿感底气十足,所以就送信给萧纪说道,“我比你年长,又有平叛侯景之功,继承帝位也理所当然。”
“你现在称臣还不算晚,不然的话我可不再顾忌兄弟之情了。”
萧纪对此嗤之以鼻,七哥你什么时候顾忌过兄弟之情。
我堂堂一个皇帝兴师动众御驾亲征,七哥不割地不赔款。
就这样想打发我回去?
没门,更何况我已无家可归。
于是萧纪就命令大军对峡口发动了猛烈进攻。
但峡口一带的地势本来就易守难攻,加之江陵的援兵又源源不断地到来,可萧纪的部队大多是益州人,听说成都危急,他们个个思乡心切,根本无心恋战。
因此萧纪无论怎么努力都始终无法突破陆法和的防线。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粮草也逐渐断绝,萧纪已经陷入到了进退失据的境地。
犹豫交加之下,萧纪不知如何是好,但又不愿意俯首称臣,就派了使者到江陵向梁元帝求和,提出希望遵照上一次许诺,让自己安然还蜀,没想到使者临阵倒戈。
梁元帝萧绎对萧纪说道,“老八你还是太年轻,求和要有条件的,你现在都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资格跟我讲和。”
所以此刻的萧纪恃进退两难,部队军心涣散,部队四散而逃。
最终被萧绎手下的游击将军樊猛所杀,他的两个儿子被活活饿死。
天保四年春正月,
高洋从晋阳返回邺城,高殷带领着文武百官城外相迎。
“父皇此次修筑长城,乃是一项堪比始皇帝的丰功伟绩。”
高殷对着高洋吹捧道,毕竟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嘛,何况还是自己的皇帝老爹的马屁。
“朕与始皇帝相比,相差甚远。”
高洋摆了摆手谦虚地说道,自己跟始皇帝还是差太远,这点高洋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高殷接着拍马屁道:“父皇如今年富力强,便威震南北,未必不能赶超始皇帝。”
“溜须拍马,朕今日要好好考校一下你的功课。”高洋板着脸说道。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