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三郎拍拍他的肩,无声安慰。
姜老汉见陈三友一家没吃饭,便让儿媳用自家的米给她们煮了一大锅米粥。
陈三友家连老带小共十几口人,虽也带了点粮食,但不多,姜老汉有点挠头。
可都是逃难的同村,还是相处不错的熟人,真要甩袖不管好像说不过去,但若管,自家就那点儿粮食吃完可就没了。
如今匪徒作乱,即便自己有钱也买不到粮啊,而且这匪患什么时候结束都不知道。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以后大家只能喝粥了,希望能多撑一段日子。
不止姜老汉郁闷,姜大爷也纠结,一下来了这么多人,自家可招待不起啊。
喝了一碗粥的陈银缓过劲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拿了五两银交给姜三郎。
“三哥,我想先搭两个草棚子,咱家就住棚子里,我知道你们住的也紧巴,所以不能让你们跟着为难。”
姜三郎点头,接过银子随手交给旁边的姜酒:“大堂哥,这事儿就麻烦你了,用这银子请村里人给陈三叔家建两个棚屋。”
姜酒也没推辞,接了银子就出去找人帮忙。
既然人家出钱搭棚子居住,那再好不过了。
姜家村村正也是个开明人,不仅同意陈家人入驻村子,还同意他们在村里不碍事的地方搭建草棚。
有钱能使鬼推磨,姜酒将五两银子给出去,村里人齐齐上手,很快三个草棚搭建起来,几根臂粗的树木当撑架,棚顶用细竹与稻草盖上,防风又防雨。
草棚里还塞了两大捆稻草,给她们晚上做铺盖。
陈银一家四口与老父老母挤一个草棚,大哥一家与二哥一家人口多,也各分一个。
陈大嫂有点不高兴,对丈夫嘟囔道:“姜三郎家什么意思,自己住正经屋子,却让咱们住草棚。这么小的棚子,晚上怎么睡啊?”
她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都十五了,小闺女也十岁,还跟爹娘挤一起像什么话。
陈大郎心里也不爽,但自家是逃难来的,能让姜家村收留就不错了,怎好意思要求太多。“唉,将就挤挤吧,又不是在这里住一辈子。”
陈大嫂哼一声,将被褥铺在稻草上,开始整理带来的物品。
哪知到了傍晚,族长陈富一家与李大永李二永等人狼狈赶到姜家村。
这批人足有二三十口,老老小小一大群。
这下轮到姜家村村正震惊了,连忙询问姜酒怎么回事。
姜酒哪里知道,只好去问姜三郎。
姜三郎正与陈族长几人说话,“这么说那些流寇正四处搜罗村子?”
李大永点头:“我们一路上遇到不少村民,他们都是附近村子的,还有镇上的人,他们家都被流匪给抢了。
昨儿我还遇到一个乡丁,他说里正带他们反抗贼匪时被击溃,那些贼寇太凶猛,简直不要命一般,一下子就伤了他们好几人。”
“三哥你不知道,咱们先前遇到的那波流匪只是一小部分,现在又有源源不断的流匪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