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说不定还能多卖多赚。
这种织布机可以自动走梭,织娘只要一手牵绳一手拽板,再加上两脚踩踏板,便可以快速织布,比原先那种手动穿梭的快上数倍不止。
只要操作熟练,一天就可以织一匹三尺宽的棉布出来。
这织布速度,在当地简直堪比神速。
单凭这一条,自家二百多两银子就没白花。
第二天,樱宝与阿娘带着图纸去其他几个乡镇上的木匠铺,分别给他们一两个部件的图样与尺寸,让他们尽快做出二十副来。
之后又将另外几个造型简单的部件图样交给村里会木匠手艺的王柯,请他打制二十组。
至于织机上的铁器构建与梭道上的弹簧,则交给县城铁匠铺打造。
十天后,春娘与两个妯娌已经能熟练操作新式织布机,织出的棉布又宽又柔软。
木匠与铁匠那里的部件也打制完成,姜老汉借了辆骡车,亲自去将东西拉回来。
然后就是组装织机。
春娘给大嫂家装一架,二嫂家也装了一架。
剩下十八套组建则放在自家屋里,倘若有人来买,就说五十两银一架。
这价格相当高,比当地织机价格高出十倍。
但那又怎样,物以稀为贵,爱买不买。
不过,樱宝让阿娘暂时别卖,等老爹回来由他出面一次性售出。
因为这玩意自己能请人做出来,别人也能,所以就是一锤子买卖。
倘若卖出去一台,结果外头疯狂仿制,那自家岂不是成了冤大头,花钱给别人做嫁衣裳,以后说不定还会被人骂成黑心肝。
所以啊,要么一次出售十八台,要么一台不卖。
春娘都听闺女的,有人来问就让她们等等,等丈夫回来再说。
倘若大家嫌贵都不愿意买,自家大不了请几个织娘回来,专门织棉布。
家里可存了不少棉花呢,如果都纺成棉线、织成棉布的话,也是一笔不小收入。
没多久,姜家买了新式织布机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
许多人跑来围观,亲眼瞧见春娘快速织布的情景还是震撼到她们。
特别是那个可以自动跑来跑去的线梭,让人惊讶不已,百思不得其解。
一问价格,这一台织机竟然要一百多两,简直让人咋舌。
不过,当大家知道这东西是从数千里之外的吴越采购而来,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许多人家心痒难耐,暗戳戳去外头打听哪里能买到一样的织机,结果无功而返。
很快到了腊月,姜三郎等人做完役工回来,就发现自家屋里堆满洁白棉布,足足有数百匹之多。
而家里偏房与堂屋各放两台织布机,一共有六台,每台都有一位织娘在织布。
另有几人在屋檐下纺纱,有本村的媳妇子,也有外村的。
“怎么回事?”姜三郎问妻子。
春娘笑眯眯道:“我请了几个织娘帮咱家纺纱织布,家里棉花已经快织完了,你瞧瞧这些棉布多好,回头给你做几身衣裳穿。”
“我不是问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