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会发生?”姜三郎一点没怀疑闺女话语的真实性。
因为事实证明,小闺女就像个神婆…啊呸!像个小仙女,她说的每句话如神谕一样精准。
“大概五六月份吧。”具体哪天她确实忘了。
只知道那几天特别闷热,之后就电闪雷鸣下暴雨,一连下了好几天。
“我梦到川河周围的农田都被淹了,不仅咱们村,但凡在川河附近的村子与农田都被洪水冲垮。”
后面几句是樱宝瞎编的。
按照她的推测,十有八九会如此。
川河上游是一条大河,她们这里的不过是那条大河的支流而已。
如果上游大河水位暴涨,自然影响到下游支流的水位,单凭几个小小乡镇的力量,根本没办法阻挡上游冲下来的洪水,唯一办法只能预先疏散村民,减少人员与牲畜的伤亡。
姜三郎面露凝重,说:“等我回去跟孙里正商议商议,看看怎么办。”
这事儿非同小可。
不仅要预防人员伤亡,还要商议怎么样才能让周边百姓不至于将种子都搭进去。
一旦洪水来袭田地绝收,百姓又失去大量粮种,再面临夏赋的催逼,以后日子恐怕难以为继。
而朝廷对这种小面积灾难根本不会关注,到时候赋税一样不会少,最后只能让百姓不得不拖家带口逃田。
如果认为同乡百姓逃田跟你没关系,那可大错特错。
因为他们没缴纳的赋税,将会平摊到余下人的头上。
逃走的越多,分摊到余下人头上的赋税也多。
这就造成一家逃,联保的十家跟着逃,即便他们没损失多少。
而十家逃,就面临与其相关联的数十家也必须逃。
到了最后,可能造成整个乡镇的人全部逃亡。
东陈村的人虽然富裕了,可再富裕也无法承担全乡的赋税。
所以一定不能让百姓损失太大,更不能让他们觉得非逃不可。
这事必须跟里正沟通,再由里正出面,让各村村民做好应对洪水的准备。
随后,姜三郎带着两个侄女与一对双胞胎儿子,还有一堆东西,匆匆赶回乡。
樱宝与姜泉姜成暂时不回去。
因为她们还要趁着年底这段时间多多挣钱。
这几天,铺子生意越发好了,货仓的栗子糕与柿饼子几乎卖光。
不仅如此,金耳雪耳宣告售罄,葫芦也只剩下摆在门口的两个样品,一个贴着招财进宝,一个贴日进斗金。
这还是姜泉不让卖的缘故,不然连这两个也被人给买去。
“县城的人可真有钱。”姜泉感叹一声,转头询问大哥:“你盘好帐没有?咱们这月与上个月能挣多少银子?”
姜成埋头拨打算盘,并不理会他。
樱宝心里却有大概的估量,盖几间大屋的钱肯定够了。
等开春,她要盖三间,不,盖五间大瓦房,还要盖个防火防水的大库房。
再用珍贵木料打制一溜儿的桌椅家俱,以后接待客人也体面。
来自家铺子买东西的人,大多有点儿家底,可不能让人觉得自己店铺上不得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