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孟夏神秘莫测的表情,常平宁完全想象不出孟夏口中所提到的“大生意”会是什么模样。在她看来,现在这样靠卖海蛎子和海胆炒饭,已经比原先跟着婆母去镇上送海味要好得多。
孟夏看着眼前常平宁懵懂的眼神,笑了笑,模仿着柳清婉的语气:“宁宁,你放宽心。要是你实在担心的话,我们先招人扩大规模看看。”
孟夏让她宽心的说辞太空洞了,常平宁打算扩大摊子,但是:“招工的钱呢?”常平宁疑惑。
“直接从账上支就好了。”孟夏回答得理所当然,在看到常平宁不确定的表情,又补充,“清婉那边我一会儿跟她说,不用担心。”
常平宁点点头,想着也是,像柳清婉那样的贵人小姐,肯定不会在意这点钱。
她们三个里,也就只有她会心疼这用来招工的几十文钱了。
港口摊子的问题算是从孟夏这里得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常平宁离开柳家后,在回家的路上想着要找谁来帮忙她的铺子。
常平宁叹气,听到身后传来喊她的声音。
“常娘子。”
常平宁有些奇怪地回头,看到了蕊兰。她想了想,在村子里,除了孟夏会这么喊她,好像也只有曾经一起在孟夏手底下做过帮厨的蕊兰会这么喊她了。
“蕊兰,怎么了?”常平宁笑着应道,想起前段时间两人一起当学徒帮厨的情分,觉得蕊兰的性子说不定也可以来她的摊子上试试看。
“我听说你最近这段时间在港口支了个卖小食的摊子?大家都说挺赚钱。”蕊兰看上去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听说还有孟姑娘和柳小姐的支持?能教教我吗?——我知道孟姑娘的规矩,要是我自己也摆摊的话,肯定会给孟姑娘一部分利钱。”
蕊兰指的是,她在柳家当帮厨的时候,跟在孟夏身边看了稍微学了点做海鲜宴的皮毛。孟夏在一开始的时候说过,如果往后她们自己出去做宴席的话,要分一部分的钱给孟夏。
“是有个小摊子,但是赚的也是辛苦钱,每天都挺累。”常平宁说,“正好我这刚一会儿,想着找人来摊子上干活的事,要是你不介意的话,先来我摊子上试试?不仅不用给孟姑娘利钱,还能从我这拿到工钱。”
“能拿工钱?那你肯定赚得不少。”蕊兰冲常平宁笑道,“最近没什么喜事席面来找我,你不嫌弃我手笨的话,我就去你摊子上帮忙了?”
常平宁笑着点头,两人谈妥了工钱,一天四十文。没有蕊兰去做席面的价格高,但是好在活相对比较轻松——只负责烤海蛎子就好。
两人在分别前,说好了明日一早来蕊兰来郭家找常平宁,跟着一起去港口。
可是一大早上,很多客商都是下了船来岸上吃饭,常平宁的摊子在这摆了一段时间,他们都知道最先能在这里吃上一口热乎饭。
因此当蕊兰把海蛎子烤好,准备拿给常平宁看看的时候,就看到常平宁正盯着眼前一个铁架炉上的一排海蛎子。
“行,海蛎子做得不错。”常平宁看了一眼蕊兰的手艺,接过来尝了尝,“味道也没错。——你来看着这排海蛎子,烤好了你就喊我家二弟,他知道怎么给客人。”
常平宁说着,示意蕊兰看看在摊子前忙活的郭仲舟。
蕊兰正想着不算难,常平宁完全不需要找她来做,心里正感激常平宁给了自己这样简单的工作,就听到有人在摊子对面喊。
“郭大娘子,一份海胆炒饭,再加三个海蛎子。”有客人来点菜了。
“好嘞,您稍等。”常平宁应着,小声告诉蕊兰,“先拿三个海蛎子出来,再放上三个生的去烧烤架上烤。”说完后,蹲下来从桶里拿出海胆,开始准备炒饭。
“烧烤架?”蕊兰不懂常平宁说的是什么。
“咱们面前这个铁架子。”常平宁解释,其实这个名字也是孟夏告诉她的。
很快常平宁摊子前的香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
不过,常平宁也注意到,昨天冒着烟火气的郭松庆的摊子上,也冒着烤东西的烟气。
常平宁听到蕊兰在喊她。
“常娘子,那家也是柳小姐的摊子吗?他们怎么也在烤海蛎子?”
常平宁翻炒着铁锅里的米饭,眼睛盯着那边摊子前围上去的人,漫不经心地回答:“那边自己琢磨的。要是柳小姐她们的摊子,那边不会喊低价。”
“什么?”蕊兰不明白。
就在这时,摊子前面有个客商冲蕊兰喊道:“一份海胆炒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