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新汉朝一次次不断沉沦下去,但是后来有一个温厚的老太监制止住了颓势,这个老太监姓曹,单名一个腾字,他是小皇上桓帝的伴读,这个小皇上桓皇帝呢是一个小孩子,很聪明很睿智,可是就一条,没啥正行市,不搞正儿八经的业务,所以说呢人小性子淘儿,“有志不在年高”,小皇上好玩儿,都玩儿什么呢?
他好玩儿!玩儿斗蛐蛐儿,斗蝈蝈儿,斗蚂蚱,斗鸡,斗螳螂,斗鸭,斗鹅,斗狗,斗猫儿,反正是看着俩虫儿斗这玩儿,还有俩鸟斗着玩儿,不务正业,就喜欢看斗,但是呢人不坏。可是人虽然不坏,但也不管事情,所以还不如说坏一点,李世民,李隆基,康麻子,章太爷都坏透透儿了,但是这些人多多少少能干点事情,可是你斗蝈蝈儿能干什么事情?能瞎胡闹差不离。
但是小皇上就喜欢斗蝈蝈儿,家里面养着一万多只小蝈蝈儿,养着听叫唤,这个封它威武大将军,那个封它建威大将军,这个封它扫北大将军,那个封它平南大将军,反正没正形儿,但是这样的皇上儿,怎么就能后来上谥号是“桓”呢?开疆拓土论起来,李世民李治爷俩也没桓,康麻子章太爷祖孙也没桓,开疆拓土赶得上他们吗?怎么就桓皇帝了呢?还别说,确实有开疆拓土之功,所以就得着“桓”这个字了。
怎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个老太监曹腾,基本相当于小皇上大管家爷,他能耐不多,怕不能服人,只是因为老好人儿属性大家尊重他,可是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取决于能耐人儿啊,思前想后就给皇上推荐人才,就推荐了自己一个同乡好兄弟,也是多少年老交情了,世交的世家子弟夏侯睿,此人是文备元出身,才华横溢,蜚声中外,很有才情,也懂得治理地方,但虽然是世家子弟,却清明廉正,所以升的不快,曹腾在皇上面前耳语几句,就给他提拔到了“皇城县令”,也就是宛城县县令的位置上,这个宛城县是当年开国皇帝,暴君爷刘秀的老家,是新汉朝一大雄镇,人口有八百多万,比首都洛阳还多三万人,夏侯睿也是真卖力气,给宛城整修的富丽堂皇,还给皇上兴建了行宫和别苑,因为经济富庶,社会发展,好嘛,人口扩大到了一千三百多万,但这个地方是皇城县令,给座金山都不换!因此表面上夏侯睿老没晋升,实际上位置愈加重要了。
老太监曹腾呢,身边儿没有一个服侍后半辈子的儿孙,心里觉得落寞,这有一个机灵小太监名叫张让,鬼滑头,滑头鬼,办事勤快所以曹腾觉得他是个好料子,俩人的关系跟干爷俩儿也差不离,张让巴结曹腾,希望自己以后伺候皇上也能跟曹腾一样有荣华富贵享用不尽,曹腾也看在眼中,这小子伺候皇上卖力气够忠心!好娃儿!
话是这样说,干儿子毕竟不是亲儿子,当然了,曹腾也没机会有亲儿子了,他就想找几个本宗本门儿的给当儿子继承自己的爵位俸禄,但是本家子弟没啥好的,他没看上眼呢,就想到了世家,夏侯家族,这个曹家呢和夏侯家族,那就跟一个家族也差不多,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俩家族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每一代每一世都有互相通婚的男男女女,所以关系一直以来特别亲密,尤其是通婚多了那血液融合,就真跟一家子人差不多,孩子像舅舅,孩子像姨姨的情况也不少见呐!
张让灵透聪慧,就跟干爹说了,就说干爹啊,我是有爵禄的人儿了,不能继承您老儿,而且我自己也不够格儿,但我给您推荐一个人,谁能,就是夏侯睿,您的老盟兄,您去找他呀!曹腾觉得这道理对门路,但有一点,夏侯睿儿子也没有说七个八个一窝,就稀稀疏疏几个儿子一只手数得着呢,而且夏侯睿这人儿吧,疼儿子,要了命!所以怕他不干呢,张让很聪明,就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
说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夏侯睿虽然清廉,可是他排场,应酬多呀!您交给我了,我给他请一位绝色佳人,到时候有个私生之子,他正室又是个嫉妒婆子,不就可以名正言顺找他递请,求他把私生之子过继给您了吗?曹腾呢脑子普通,想不出这歪招儿来,但是这招也不伤天害理儿的,想想就说可以啊!张让得到许可,就去操办去了,后来才捣鼓出来夏侯嵩,夏侯操这档子事。
这有一个小节,就是说夏侯睿的儿子们,亲儿子们这个山字旁都是在一边儿的,但是私生子的山字旁在头顶上,有区别。后来有了,夏侯嵩,有了曹操这一档子事,我且不表。
前文表过,这个桓皇帝呢,有开疆拓土的功劳,怎么确立的呢?就是靠着一个猛将,他姓吕名布字奉先,是太监张让拔擢出来的勇士,原本是朔方五原人,在当地是一个邮差,因为经常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