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袍泽。
于禁、潘璋彻底击溃眼前之敌后,不顾疲惫,急忙来追。
此战其等已有陷阵之功,但比起擒获袁术的大功而言,却是不足一论。
一路之上,不知有多少人死于踩踏。
甚至曹军之中,都有数名脚力甚健者因此而亡。
冬季日短。
两军追逃了二三十余里后,天色便已彻底昏黑。
大功尚未到手,曹军士卒皆不愿休憩。
燃起火把,强打精神,继续在后追击。
“袁术何在!”
于禁每每俘获袁术军中将校,必会喝问一声。
无奈袁术逃遁之时不仅果断,还特意脱下了甲胄,藏身于乱军之中。
是以袁术军中将校,亦不知其人现在何处。
连问数人,都未能得到结果,于禁大为焦急。
潘璋亦是如此。
其人不知从何地抢来了一匹快马,骑在马上,一边向西南狂追,一边四处搜寻溃军之中那些甲胄明艳者。
两三个时辰之后,袁术军终于奔逃至济水边上。
阎象早已等候在此。
其部似乎经历过一场苦战,略显狼狈,但精气神却是远超前方逃兵。
眼见溃卒一路奔逃至此,阎象顿时痛心疾首。
他虽然对袁军战败有所预料,却更宁愿自身猜错。
奈何天不遂人愿。
阎象令兵士守在济水渡桥上,待溃兵将至时,亮出兵刃,齐齐高喝道。
“有胆敢推搡、争抢者,定斩不赦!”
溃兵见其等皆是甲胄严整,心有顾忌。
虽然依旧慌乱,但好歹还是存了几分秩序,不敢再胡乱争抢。
阎象在战前建议袁术广建浮桥的好处,这时彻底体现出来。
一队又一队溃兵快速通过浮桥,返回封丘城中,未曾堵在济水河边。
万众南逃之时,阎象却是不顾年老体衰。
其人以文士之身,手携长剑,领着近千兵卒逆流北上。
阎象视力不佳,此刻又是夜晚,火光憧憧,难以辨物。
故他只能强忍着眼中酸涩,努力辨认逃兵之中是否有体形似袁术者。
而其人最过担心的莫过于袁术还在后面,或会被曹军围困。
于是阎象不顾部下劝阻,领着千人,一路向北。
“明公何在?”
阎象高呼不止,并令手下兵士一同高呼。
“汝等可曾见过明公?”
其人不断询问路过的溃卒,却始终未能得到结果,心中一时大为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