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123章 曹子孝勇于任事

第123章 曹子孝勇于任事

郭嘉断定将来战事必当先发于陈留,话中之意,乃是明言张邈必反。

曹操闻之,一时默然。

他或可顾念往日情谊,拒纳戏志才之计,不对陈留先动刀兵。

但却不能不用郭嘉之策,早做防备。

如今兖州屯田方见成效,若是被外兵攻入腹地,必将大伤州内元气。

而郭嘉所献的全据颍川,辖制陈留之计,既能全其心意,又可有备无患,诚然上佳之策。

念及于此,曹操再无半分犹豫。

其人遂顾视夏侯惇道。

“元让为人忠勉,淡泊财货,能得人效死力。”

“先前元让领四千兵士,陶恭祖以三万众而不能下。”

“今东郡已割八县于本初,眼下唯有数县之地。”

“若再以元让为东郡太守,未免大才小用。”

“操欲使元让将五千兵马,屯于颍川,并予专任一方之权。”

“奉孝以为如何?”

夏侯惇闻之,一时惊喜,望向郭嘉,目露期待。

郭嘉沉默片刻,却是摇头,委婉道。

“元让为人固然忠勉有余,然而机变不足。”

“颍川于我兖而言,乃是飞地,将来或不止陈留一地兵马来攻。”

“若想使颍川不为敌所全据,必得有一大智大勇之人,总揽内外,统摄全局。”

“此事绝非儿戏,元让当真以为能受此任否?”

在郭嘉的目光注视下,夏侯惇几番想要开口言是,却是始终说不出来。

东武阳之战,亦让其人明了己身长短。

片刻之后,夏侯惇长叹一声,望向曹操,颓然道。

“军师之言甚是。”

“惇之才,确实不足以担此重任,若强自担之,反倒有害于将军大业。”

“还请将军另择高明。”

曹操见夏侯惇面色颓然,微微踮脚,手拍其肩,开口安慰道。

“弟乃操之股肱。”

“使弟远居颍川,操难免挂念,心中亦是不舍。”

“濮阳距鄄城甚近,弟驻守濮阳,操正可常召弟来见。”

夏侯惇面色顿时好看许多。

曹操再次思索,一时间却也选不出夏侯惇之外,能担此重任者。

他索性问郭嘉道。

“未知奉孝属意何人?”

郭嘉扫视诸将,目光逐渐落于曹仁之上。

曹仁神色微怔,心中一时狂喜。

郭嘉笑道。

“子孝智勇兼备,为人稳重,能托之以大任。”

“若予其五千精锐,并赐其专任一方之权,由其在颍川招募兵马。”

“敌纵然倾数万来攻,亦必能保颍川不尽陷于敌手。”

“哦?”

曹操甚是诧异,蹙眉道。

“子孝年岁尚轻,不足而立之龄。”

“奉孝竟然属意于子孝么?”

曹操对此实在意外,遂注视曹仁,问道。

“子孝当真敢当此重任否?”

曹仁闻之,伏拜于地,慷慨道。

“军师如此重视于仁,仁又岂能令军师失望?”

“若让仁屯守颍川,纵然全军尽亡,仁亦必为将军保颍川不失。”

如此勇于任事之态,当即教郭嘉忍不住拊掌而赞。

“子孝壮哉。”

“明公以为如何?”

曹操以手抚须,满脸欣慰。

“有子孝镇守颍川,操心可安矣。”

“不过,一人难免力薄。”

曹操望向史涣道。

“公刘。”

“末将在。”

“卿久从于我,为人忠勇,此番可随子孝同往颍川。”

“如此,颍川必然无碍。”

史涣拱手道。

“末将领命。”

此事遂就此议定。

次日。

曹军拔营,返回鄄城。

曹军与南阳军大战之时,兖州内部迁治之事也已基本完成。

治所已由昌邑迁往鄄城。

大军抵达鄄城之日,曹操即密会程昱、满宠二人。

也是在这时,曹操、郭嘉方才得知,陈宫竟已不告而别。

郭嘉惊奇于此,遂问事之经过。

程昱俱答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