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142章 制徐之策

第142章 制徐之策

关羽、张飞勇不可当,所向披靡。

千余幽州突骑此刻借助地势之利,居高临下,突进起来更是迅猛。

阙宣前部锐卒接阵未久,阵脚便已松动。

关羽趁机率领百余士卒悍然突入阙宣前军,斩下前军主将首级。

而后穿阵数十丈,杀出阵来,整个过程,犹如探囊取物一般,直教两军将士皆是不敢置信。

阙宣军前军主将被斩。

阵势也被关羽、张飞领千名幽州突骑搅乱,士气大损,再难支撑,兵士竞相逃窜。

阙宣军遂是大败。

阙宣眼见不妙,当即领数十亲卫,脱身西逃。

刘备军一路掩杀,斩俘数千,追杀近二十里方还。

稍作休息,刘备大军便继续往朐县进发。

此时,朐县外侧守军已闻阙宣兵败。

其等盗贼本性发作,不待刘备大军抵达,便纷纷逃窜。

朐县之围遂解。

众人看完军报,皆做沉思状。

郭嘉最先开口。

“昔闻子龙言,刘备乃仁厚长者,在幽州之时,待子龙极为礼重。”

“今观军报,关羽、张飞,骁勇善战,二人可并称为万人敌也。”

“以二人之武艺,却甘心为刘备效死。”

“以此观之,刘备有知人之明,善于得人,可使人效死力。”

“若使此人全据徐州,于我兖州而言,祸将胜于陶谦。”

“此事诚望明公深察之。”

曹操闻郭嘉之言,又见郭嘉面色极为郑重,心中一时沉吟。

其人本只是担心徐州归于一统,如今却因郭嘉之言,渐觉刘备也不可小觑。

犹记昔年讨董之时,刘备立于公孙瓒之后,那时他因郭嘉所留锦囊,与刘备曾对视一眼。

刘备当时微微躬身,面有谦卑之色。

他因此对刘备印象不深,唯独深喜于关羽之勇武。

未想短短数载之后,刘备居然也能为一州刺史了。

思量片刻,曹操颔首道。

“奉孝所言极是。”

“刘备能借公孙瓒与本初罢兵之机,毅然率兵南下,并且说动臧霸,放开道路,举止堪称果断至极。”

“依操之见,此人绝非臧霸、张杨这般一地之雄。”

“其志难测,其意难知。”

“若不早做防备,将来必为操之大患。”

荀彧闻之,从容说道。

“我军夏收在即,且州内还有陈留之患未除。”

“实不宜在此时举兵攻徐。”

“否则,兵少不足以制敌,兵多又与我兖休养生息之策背道而行。”

“且州战一开,必定牵一发而动全身。”

“届时陈留张邈、豫州郭贡,琅琊臧霸,都有可能与我兖为敌。”

“望明公务必三思。”

曹操挥了挥手,笑道。

“文若放心。”

“夏收之前,操亦不打算用兵,更不愿因徐州之事而坏兖内大局。”

“然而,刘玄德出身贫寒,昔年甚至以织席贩履为业。”

“士人皆有傲气,徐州士人又多为陶恭祖之故吏,岂会甘心屈居刘备之下?”

“以此入手,欲制刘备,又何须操亲自动兵?”

荀彧立知曹操之意,心中微松一口气,当即轻笑而答道。

“奉孝此前曾荐明公不杀陶恭祖,而是将其幽囚之,待徐州有新主之日,再用陶恭祖置换徐州物产。”

“依彧之见,当下时机正是合适。”

“待刘玄德入主徐州州府,明公可遣一使入徐州,商议此事,换陶恭祖归徐。”

“徐州州府多为陶恭祖之旧吏,而刘玄德既以仁厚长者面目示于人前,则必不会拒绝,故此事必定能成。”

“陶恭祖生性刚强,又与刘玄德毫无交情,其人纵然深恨我兖,亦必不甘心州权旁落,定会先行安内,再与我兖相争。”

“届时,陶恭祖为州牧,刘玄德为刺史,又各拥部众,二人岂能共处?”

“此可谓二士相争之计也。”

众人尽皆颔首。

当日俘获陶恭祖,之所以一直不杀的用意,便是在此。

程昱这时也思得一计,起身说道。

“明公。”

“二士相争固然好计,能制刘玄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