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即于鄄城之外祭祀天地,卜之守龟,兆有大横。
此兆乃是指战事必胜。
曹操遂将龟甲传示三军。
三军将士见之,俱是大喜,山呼“万胜”不止。
曹操乃誓师出征。
计有骑卒七千余,步兵四万八千人,另有五千人马屯于州府。
大军玄甲耀目,朱旗绛天,军容蔚为壮观。
曹昂、曹安民等曹氏宗族中的后起之秀,亦是随军而行。
二人各领五百兵马,从于郭嘉。
行至中途。
戏志才分领万名步军南下入屯己氏县。
两日之后。
曹操大军抵达冤句。
在此渡过济水后,即兵发济阳。
济阳县长闻讯,打开城门,不战而降。
曹操对济阳县长大加封赏,以做千金市骨之用。
是夜。
济阳县寺。
摊开陈留舆图,郭嘉手指考城、襄邑二县,与曹操言道。
“考城、襄邑,位于陈留边境。”
“我军若能先行占据此二县,则梁国兵马,必定不敢冒粮道被袭之忧,西援陈留。”
“两县之中,考城距我大军最近,守卒仅有数百。”
“襄邑城内虽有两千陈留守军,但守军将校,多有我军内应。”
“以此而论,攻取两城,皆不为难事。”
“唯独二城距离梁国太近,恐梁国会有兵马来攻。”
“尤其襄邑,远隔汳水、睢水,倘若有危,我军难以及时援救,故镇守之将,人选务必慎重。”
曹操闻言,微微颔首,看向李乾,说道。
“正忠(李乾),卿率三千兵士,奔袭考城。”
“末将领命。”
李乾躬身相应,此任倒也符合他所期望。
“至于襄邑。”
曹操沉思片刻,望向诸将,言道。
“襄邑孤悬于外,遥隔二水,稍有不慎,便有归路被断之险。”
“何人愿担此重任?”
诸将对视一眼,皆未出言相争。
曹操见状,心中不由失笑。
今征陈留,大功要么是在陈留城中,要么就在颍川。
此时分领一军,屯守襄邑,可谓劳重而功少。
诸将有此举动,也是理所当然。
就在曹操将要开口点将时,忽有一将不计得失,主动请命道。
“明公。”
“末将愿领此任,必为明公保襄邑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