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
七月下旬。
兖徐豫三州之地上,战火纷起。
徐州刺史刘备,亲率大军直扑下邳。
意欲趁兖州无暇东顾之际,彻底平定阙宣之乱。
平乱之余,其人又令关羽领三千徐州兵士直击鲁国,以求策应陈留战事。
此外。
琅琊臧霸,亦应刘备之檄,统泰山诸将,共起兵万人,扑往泰山。
鲁国最南端乃是薛县。
泰山郡南部,又以祊(beng)亭最临近开阳。
故而此二地,最先遭遇徐州兵马。
二县县令皆已年过五旬,出身自兖州本土小型世家,族中多有子弟出仕郡府或州府之中。
世家之人,固然因家世而受益,受家族恩德而起,但往往也会为家族之壮大而辛苦操劳,最终受累于此。
就如祊亭、薛县县令。
若是不战而降,必定会连累族中子弟的仕途。
其等皆已年老,自身性命,比起族中子弟仕途而言,实在不足一提。
尤其郭嘉在其等前来任职时便已经承诺过。
倘若有大军而来,其等只需坚守多少时日,而后无论是降还是逃,州府皆不追责。
若能再多坚守数日,州府还会另有重赏。
因此之故,二县县令纵见徐州兵势甚大,亦是没有半分不战而降的想法。
“传我之令。”
二县县令先后下令道。
“关闭四城城门。”
“县中之人,敢有擅出者,以奸细论处!”
“点燃烽火,示警州内。”
“诺!”
片刻之后。
祊亭、薛县两县便皆有烽火冲天而起。
晴天白日之下,滚滚黑烟,极为引人注目。
烽火通常以炬置于孤山头,依当地地势,或三十里、或五十里一置。
若有贼寇至,则引火传讯,一日之间,可行万里。
薛县、祊亭两县烽火起后。
费国、南武阳、卞县等地烽火台守卒,亦是急忙点燃烽火,狼烟次第而起。
当日。
兖州州府鄄城、泰山郡府奉高,甚至曹操、郭嘉便都遥遥望见烽火警讯。
烽火台乃是近月所置,目的正是为了防范徐州兵马。
因而,如今烽火大起,必定是徐州兵马进犯。
此事州府已有预料,故而众人并不惊慌。
泰山太守应劭、济北相鲍信,见烽火后,皆是即刻领兵南下。
其等严守州府军略。
并不将主力用来与徐州兵野战,而是据守洙水、泗水。
至于王必。
其人早已自鄄城启程,如今见泰山兵马进犯,更是不敢耽搁,以最快速度赶往琅琊。
……
陈留。
张辽、高顺、郝萌三将自河内出发,历经数日,终于赶至此城。
陈留太守张邈,闻之大喜。
曹军攻势之迅猛,远超其人预料,这两日,前线屡屡有败讯传回,实在让张邈焦心不已。
考城被李乾攻占也就罢了,毕竟此城位置太过偏远,张邈本身也未在此城留多少兵马。
偏偏襄邑却也被曹将朱灵趁夜引兵攻下,张邈留于此城的两千守军,形同虚设。
襄邑与考城俱失。
梁国兵马再想支援陈留,就只能绕道,走更远处的陈国北上,粮道补给延长了三倍不止。
除此之外。
襄邑曹军,还随时有可能配合己氏的戏志才、考城的李乾,进攻梁国。
本就忧惧不已的豫州刺史郭贡,这下更是坐立难安。
其人在将那六千援陈留之兵用来攻襄邑后,更是连连催促陈留出兵,共击襄邑。
此事张邈自然不可能应允。
毕竟陈留东部重镇,外黄、东昏正被曹军围攻。
襄邑有失,于陈留不过小疾,外黄、东昏若失,对陈留却是心腹大患。
曹军主力围困东昏,张邈自思难敌。
其人遂以心腹一将,领五千兵士去救外黄,欲与外黄守军,先合力击败乐进,再图其它。
此时,夏侯渊正奉郭嘉之命,领三千骑卒在汳水以北,外黄以西活动。
张邈所遣援兵方渡汳水,便为曹军游骑探得。
夏侯渊得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