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灵柩(jiu)送回老家曲阿安葬后,闻知袁术到达扬州,当即带领部下前去投奔。
袁术大喜,想了想后,从杨弘之谏,与孙贲合兵去攻打阴陵城。
之所以未有沛国兵马参与其中,乃是沛国相袁忠为人太过“清亮”。
眼见天下大乱,袁忠实在无心参与群雄之争,索性将兵马尽数交予袁术后,就奔往会稽老家避难了。
阴陵城乃是九江太守周昂之治所,若是能攻下此城,袁术便可在九江郡内得一落脚之地。
另一边。
闻知阴陵城被袁术率兵攻打,寿春城内,陈瑀之部下,当即劝陈瑀道。
“袁将军乃袁氏之嫡子,深孚众望,愿意跟从于他的人,数不尽数。”
“明公本是袁将军之部将,袁将军兵败来投,明公却不予接纳。\"
“袁将军定然因此深恨于明公,之所以未曾派兵来攻打,乃是因为其立足未稳,而寿春城城墙甚高。”
“阴陵于我寿春而言,正可谓唇亡齿寒之局。”
“倘若阴陵城被袁将军攻下,让袁将军得到了城中的粮草、军械,那么明公你也就危险了。”
“不如立刻出兵,趁着袁将军立足未稳之际,攻打袁将军。”
“届时我军与周太守内外夹击,定然可以获胜。”
陈瑀为人,胆小懦弱。
其人又无领兵之经验,麾下亦无大将,因而犹豫不决。
恰在此时,杨弘奉袁术之命赶到寿春,正是欲安抚陈瑀,以免陈瑀动兵。
杨弘言与陈瑀道。
“我家将军因与使君情谊深厚,故而表举使君为扬州牧。”
“使君因此能够牧万里之疆,御百万生民,如同古之诸侯。”
“这份恩情,使君以为是否可用重称之?”
陈瑀迟疑片刻,点了点头。
杨弘见状,继续说道。
“下邳陈氏,世有清名。”
“使君出身此族,想来当是知晓,忠孝方才是丈夫立身之根本。”
“可如今我主穷困来投,使君明明得我主之厚恩,却吝啬至一文不予。”
“这难道是正直之士所能为么?”
陈瑀闻言,面色大惭,慌忙以手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