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安府的庙会如往年一样盛大开幕,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新奇古怪的玩意儿,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描绘出一幅庙会的热闹景象。而在这喧闹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司芷所举办的烤鸭试吃活动。
这段时间的学习,各位学徒都展示了他们出色的技艺,尤其是范勇的烤鸭技艺令人赞叹。
范勇的母亲是一位厨娘,他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厨艺虽然不算精湛,但火候掌握却恰到好处。他的烤鸭技艺可以说是在众多厨师中独树一帜。
今日,五十名厨师们身着统一的蓝色锦袍,胸前绘有精致的烤鸭图案,腰间系着洁白的围裙,整洁干净,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精神抖擞地站在各自的摊位前,整齐排列,营造出一条烤鸭美食街。
厨师们熟练地展示着烤鸭的制作工艺。
街道两旁挂满了喜庆的红色灯笼,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烤鸭香气。司芷主办的免费试吃活动吸引了无数客人前来品尝。
烤鸭摊位前,火焰熊熊,香气四溢。范勇亲自操刀,从炉子里取出金黄酥脆的烤鸭,熟练地片下鸭肉。
鸭皮色泽金黄,酥脆可口;鸭肉鲜嫩多汁,美味至极。每一片烤鸭都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动。
司芷身穿由鸭绒做的红梅图案的羽绒裙,她笑容可掬,一颦一笑都充满了魅力。为了这次庙会,她特地准备了一只只肥美的果木烤鸭。这些烤鸭在炭火的烘烤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令在场的人垂涎欲滴。
当烤鸭被端到众人面前时,那金黄色的皮上闪着油光,让人忍不住想去咬一口。厨师们手法熟练地将烤鸭切成薄片,每一片都保留了鸭肉原有的汁液和香气。
他们将烤鸭递给每一个前来试吃的人,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哇,这就是烤鸭啊,真是太美味了!”
“果木烤鸭真是名不虚传!”
赞叹声此起彼伏,司芷的心里充满了满足。这一只只果木烤鸭,不仅仅是一只鸭子,更是一个厨师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品尝过烤鸭的百姓们,纷纷赞叹不已。一位壮汉拍案叫绝:“如此美味,真是人间极品!”
一群书院的文人雅士走来,戚莫走上前:“早闻周院长大名,今日在此处得以相见是学生的荣幸,不知是否有幸邀请院长及各位同仁进小店品尝这新出炉的烤鸭,请大家点评一二?”
“你也是读书人?”有声书院院长周清堂询问道。
“学生读过几年书,因某种原因,不能再参与科举,准备经营烤鸭店。”戚莫恭敬地回答道。
周清堂叹了一口气,心想应该是穷苦人家出身吧,微笑着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师生们说:“各位,我们去小店品尝这传说中的烤鸭吧,或许我们能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启发我们的文学创作。”
学子们纷纷附和,一同走向烤鸭摊位。摊位布置得古色古香,充满了书卷气息。烤鸭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垂涎欲滴。
戚莫亲自为大家上了一道道美味的烤鸭,伴随着精致的佐料,香气四溢。文人雅士们品尝之后,纷纷赞叹不已。
周清堂品尝了一口,赞叹道:“果然名不虚传,这烤鸭皮脆肉嫩,油脂香浓郁,口感极佳。戚莫,你这烤鸭,堪称美食界的瑰宝。”
其他文人雅士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说道:“这烤鸭的味道,如同品味人生,先苦后甜,耐人寻味。”
也有人说:“这烤鸭皮犹如史书的厚重,承载着岁月的沉淀,而肉质则如同诗词的优美,令人陶醉。”
戚莫谦虚地笑了笑,表示各位的赞美让他受宠若惊。这时,周清堂提议:“既然大家兴致如此高昂,不如以烤鸭为题,赋诗一首,如何?”
文人雅士们纷纷表示赞同,于是乎,在这家烤鸭店里,一行行赞美烤鸭的诗句诞生了,与这美食相得益彰,成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品味着美味的烤鸭,欢声笑语弥漫在空气中。一位书院的学生黄思童对烤鸭的美味赞叹不已,即兴赋诗一首。
“庭前烤鸭香飘逸, 文人雅士共相聚。
鸭皮酥脆油脂香, 肉质鲜嫩口感美。
炉火熊熊映晚霞, 金黄色的鸭子展风华。
佐以美酒共谈笑, 人生得意须尽欢。
把盏言欢话桑麻, 佳肴美酒伴诗花。
烤鸭一味传佳话, 美食堪比天上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