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湖上,小露锋芒

第二百二十三章 湖上,小露锋芒

那怕是再坏的一个制度,也能迅速在这些百姓勤奋下,使国家走上一条富强之路。

至于功劳,未必,倒是这一群群勤劳的百姓,养活了无数,一批接着一批的硕鼠、蠹虫。

又说道:“我又听说了一些事,宁国百姓于两山间开畎亩,在山石的罅隙里耕锄,以至无法使用耕牛,徽州更是处于万山之间,大山之所落,深谷之所穷,民之田其间也,层累而上指十数级不能为一亩,快牛剡耜不得旋其间。”

累十层梯田,因为地方狭隘,面积不到一亩地。与山争到这种地步!

“壮哉,我朝广德民,壮哉,我朝宁国民,壮哉,我朝徽州民。”

三个壮哉,这些渔民一个个面面相觑。

“他们在这么辛苦的环境下,与穷山斗,与恶壤斗,我们坐在膏腴之地上,为什么过得这么清苦,清苦到了你们为一些小鱼小虾,不惜拨刀相向的地步?”

凡事得讲一个理儿。

不能走上来说,你们散,不要斗了。

也许能做到,可走过后再斗怎么办,难道派上一两百衙役坐在湖面上看着。

所以讲道理,讲比喻,而且讲得很好,王益听得如醉如痴,老百姓同样一会儿感动,一会儿羞愧,不知如何是好。

恰是郑朗的长处,性格温和,只好学唐僧了,连小皇帝都喜欢听他讲道理,况且这些老百姓?

一个渔民大着胆子问:“我们如何去争?”

“那些高山那么难争,都被当地百姓争了下来,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湖泽,难倒我们?未来之前,我在京城就有一些想法,如今转了几天后,想法更明确。”说到这里,转头看着太平州一方的百姓,道:“但想要甜,先得有苦,你们为了美好的未来,可愿意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后面未听懂,一个百姓又大着胆子问:“状元公,后面那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出自《诗经.緜》,周朝祖先迁移到渭水平原,一无所有,大家共同努力,铲土入筐,投土上墙,齐声打夯,削平凸墙,百业俱肖,人们劳动的声音胜过了鼓声。于是美好的家园出现了。”

“愿意啊,”先是小声回答,后来想一想很激动,两边的百姓一起回答起来。

谁不想有一个好家园!

岸上的官员与百姓看得莫明其妙,这挥手在喊“愿意”,是怎么一回事?

但知道危机解除了。

其实做父母官不难,只要做一个好父母就行了,有时候宠一宠,夸一夸,有时候吓一吓,但有一个首要的前提,要付出一颗爱心。老百姓不怕官员做父母官,就怕官员做老爷官。

激动一会儿,又有一个老百姓小心地问道:“那么状元公,我们怎么去斗?”

“如何去斗,我心中有了一些想法,但不能盲目去斗,要考察好,不仅让你们眼下过上好日子,也要使你们子孙万代过上好日子。还有江宁的百姓,你们同样可以站在边上看,学习,借鉴,大家说好不好?”

喊好声齐家响起来。

“眼下大家熬一熬,相信我,别的不说,本官信诺一向良好。”

又是一阵笑声,其实到这时候,所有人都将手上的武器悄悄放了下来,听郑朗演讲。

“给本官两三年时间,一个美好的太平州就会渐渐出现。甚至有可能明年,后年,大家就能看到成果。一两年的时间,大家愿不愿等?”

“愿意。”

王知州与李若谷这些官员有些急,究竟说了什么?怎么情形越来越古怪。不象在打架,反而象是举行一场欢天喜地的湖上盛会……

“我说江宁州与太平州是黄金之地,是膏腴之地,是聚宝盆,大家相不相信?”

谁不说家乡美?再次响起一片附和声。

“仅缺一个点化者,也许本官做得不好,可我们大家群策群力,做一个先行者,好不好?”

“好。”

“既然如此,你们两下虽属两州,可皆是邻居,甚至相互联亲,平时经常串门,现在还打不打了?”

一个个难为情的摇头。

“不打了,那么继续做一个好亲戚如何?说不定我们建设太平州时,需要江宁百姓帮助,江宁的亲戚们,你们愿不愿意?”

江宁的亲戚,让江宁一边的“亲戚”听起来特暖和,继续喝道:“愿意。”

“如果我们成功,能不能告诉江宁的亲戚们,大家一起过上美好的生活?”

太平州这一方的百姓也答道:“愿意。”

“可本官看到这中间楚河汉界,不相信啊。你们能不能将船一起拢在一起,相互拉一下手,一笑泯恩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