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怎么营救。就算攻破此寨,我只要轻轻一挥刀,他们太子就会成为刀下亡魂,哀过后便开始衰。用俘虏做盾牌,他们连箭都不敢射,再摘他们士气,那便是渐竭。散成扇形,敌人阵营错乱,面积广大,阵营变得稀薄……
“狄将军,末将知道该怎么做了。”然后郭逵用佩服的眼神看着狄青。
“郭将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闲下来多看看春秋与孙子兵法,会有所裨益。”狄青微微笑道。
郑朗给了他四本书,春秋三传中狄青只喜欢看左氏,特别是那些关于战斗场面的记录,常让他看得入神。接下来便是孙子兵法。至于那两个郑朗手注的尚书与论语,虽感谢郑朗好心,勉强在读,终是兴趣不大,也看不下去。
曹英将战俘逐步散开,敌人的阵型变得更大。
不时的有敌人呼喝,守住。
用俘虏胁迫,让你们胁迫,我们只要看好这条道,不让你们突破就行啦。至于这些俘虏怎么办,还是等野利遇乞赶到再做处理。
忽然郭逵率领着骑兵,从寨门里杀出来。
敌军大乱,几个将领急忙指挥。
然而这支骑兵几乎是以女真人为主组成的,战斗力远远在他们之上,士气又不及开始,阵型变薄,很快被郭逵冲得七零八落。
看到敌人阵型被冲乱,狄青再次挥手下令,此次宋军主力几乎全出。
分成四部,就象四支利箭一样,又穿过了敌军阵营。
依然有人在鏖战,可有部分人开始逃跑了。
狄青喝道:“追五里。”
虽敌人大部未败,但已露出大败迹象。
不敢多追,但要追一追,进一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只是一会儿,随着更多的人逃跑,敌人终于溃败开始。狄青没有看战场,这支敌军算是解决了,扭头看着李令明:“这一战,我死了一些部下,你们西夏人死得更多。他们有父母,有妻儿,有亲人,本来我朝十分善待你家,可是你父亲为了满足自己野心,不惜谋叛,让这么多家庭肢离破碎。他做得对不对?”
狄青仅是一句责问,碰巧却正中李令明的内心处。
李令明咬牙不作声。
号角吹响,追杀开始。
狄青扭过头看着战场,又看了看远处。远处暂时没有敌军到来,大约是野利遇乞就近调来的一支军队,可是千山万水之后,一定会有许多西夏军队正在聚集。
暂时算是平安了。
然后盯着那群女真人,攻城时看得不明显,放在野外,立即能看到他们的凶悍。
看着这群女真人纵横无敌,狄青也不由的看了一眼北方。心里在想,这是几百人军队,若是几万人军队,会成什么样子?
这一战真正击毙的敌人不多,包括曹英在内,也不过击毙了**百人,但胜在迅速。
五里地,速度很快,一会宋军陆续返回。忽然一个士兵对狄青说道:“狄知军,你看。”
狄青看着背后,背后远处扬起一些尘埃,敌人隔着山,没有看到,但能猜出是敌人又从后方抽出兵力,前来围堵。
野利遇乞疯了,也乱了,从上午接到行宫遇袭的消息后,就在不停地调动兵力。远处的兵力来不及赶过来,于是将就近的所有兵力一起调动,想将狄青这支宋军堵在西夏境内,再用重兵围困。
狄青看了一眼,下令道:“继续撤离。”
这一路重重围杀是避免不了的。
徐徐南撤,狄青却在脑海里回想着昨天晚上过来时各路的地形。
随即想到一个办法,大军行到三十里地外,狄青说道:“就在那坡后面埋伏。”
前面说坡也能说岗,一座小矮山,地势相对平坦,中间一条小道通向没烟峡。狄青又说道:“马塞嚼,掳来的战马没有马嚼者,用战俘衣服先行堵上。”
“喏。”诸将大声应道。
翻过矮岗,将士开始用刀割俘虏身上的衣服,往马嘴里塞,塞完马,狄青没有吩咐,将士自动塞住俘虏的嘴巴,包括李令明嘴里也被塞上一块袈裟大袖子。
狄青亲自站在矮岗的高处,借着一棵参天老树掩护,向北面眺望。
来的敌人并不多,只有七八百人,但正好遇到一些溃败的战友,再次聚了聚,大约近两千人,一路追了过来。
狄青的布置不算巧妙,派一个斥候查看,便能看到他们在矮山那边。
但此时敌人只顾追赶,又是匆匆忙忙的从各处拢来的军队,哪里想到那么多?
一股脑冲了过来。
眼看到了山脚下,狄青又看了看,不但人数不多,阵型也十分零乱。狄青也没有将西夏人放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