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

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

高中九十八名,王安石能不考中吗?

直到第三名才出现王安石的名字。

可省元出来,又是一片哗然,庐州杨寘。

哗然的不是杨寘,是他哥哥杨察,其兄是上一殿探花,其弟又高中省元,难道宋朝又要出一对大小宋?

另外还有一个人,也引人注目,韩绛,高中第六名。没有人往深里想,但赵祯将这四人全部召到宫中。先是问韩绛,他是以知县身份参加贡举的。赵祯问了一下杭州的事务。

韩绛知无不言。

虽然他老子的贪婪一度让赵祯无语,但对韩绛对答应体十分满意。

也要问一问,特别是平安监究竟给地方带来什么。

朝廷已经在便卖平安监的五成契股,对它的价值君臣不能算真正了解,顺便也询问一番。

转过头看着王安石,问道:“你如何看待西北军务?”

问得有些刁钻,郑朗就在泾原路,作为学生,不大好回答。王安石不紧张,慢条丝理答道:“西北虽大捷,必不能持久。”

“为何?”

“陛下,无他故,财政也。”

“郑卿对你说的?”

“没有,学士偶尔与臣写信,多是说学业之事,西北事务学士稍有提及,以学士想法,想要夏寇瓦解,必须久耗,但语气很悲观。臣就想到了财政,陛下恭俭,聪明睿智,为政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更无声色犬马、观游玩好之事。仁民爱物,孚于天下,是我朝百姓之福也,但也是陛下的短处。元昊能不顾国内百姓死活,陛下则不能不顾国内百姓。”

夸得赵祯有些脸红,大多数也能当值得夸之,随之有些黯然,这一战打的时间十分持久,为什么杨偕那份胡说八道的进奏他间接默许,正是考虑财政。

汉唐时出兵征讨,数月结束战斗。

就算这样,汉武帝与唐玄宗穷兵黜武,依然给汉唐带来许多消积的问题。

可放在宋朝呢,虽比汉唐有钱,可汉唐多会象这样在整个陕西动用三十万军队,一动用便是三年四年五年。

若不是两次大捷,遮了百丑,连赵祯也慢慢心灰意冷。

不由问道:“财政如何解决?”

“节流开源,”王安石从容答道。

赵祯默然不语,开源郑朗已做了,做得很不错,这一点赵祯很感谢的,马上出售契股,修三白渠的财政便有了。一个平安监,直接的与间接的一年能为朝廷增加近千万贯收入。

若没有这一千万贯,赵祯想一想也会打冷战。

节流郑朗没敢多说,但赵祯也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此时更加需要国内安定,裁官,改革制度,裁兵,那一样可能?

动那样都会引起喧然大波。

王安石又说道:“以及人才。”

“人才?”

“陛下,是人才。科举之前,中国用人,无非两途,一是举贤荐良,二是门荫子弟。到了唐朝后,虽举贤荐良,已经渐渐忽视,被科举代替,门荫与武功依然存在。我朝用人沿用唐倒,少了武功,科举份量在增重。儒家大义,包罗万象,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可是汉朝以后,儒家多着重于释诠字句经义,却疏忽格物致知之道,即便有治国,流于空淡,即便有致知,仅是做人而己。”

“说得不错,继续说,”赵祯点头。

为什么同样看儒学,自己没有看到什么,郑朗却能看到遥远的矿藏,火药,蔗糖,以及种种奇技?

“学士辨佛时,对金刚经很推荐,因为金刚经有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一种包容吸纳的精神。虽罢黜百家,需尊儒术,可是各家各派的长处也可能吸纳。比如狱吏,可以从法家吸取义。将领可以从兵家吸取平(平天下的平)之道。诸相公可以从商家吸纳一部分经营之术用来齐国(齐家的齐,包括德化与富裕)。主管地方的官吏可以从农家吸纳农学,授百姓稼禾之术。主管礼仪可以从阴阳家吸纳天文之术,以顺应天象,进谏规范。出使敌国的使者可以从纵横家吸纳舌辨之术,以小获大。再者,国家也用吏,以差役用吏,名不正言不顺,纵然里面有能工巧匠,商贾大户,能人奇士,终不能尽心于朝廷。可以选其中一批有长处的,对各部补漏拾遗,也是上古举贤纳良之意。”

简单的说,可以用科举选士,但不能全部用科举选士,从民间选出一部分有能力的人进入官场,看他们所长,再任于那一个部门,帮助上官做出最好的决策。

王安石思想渐渐成熟,关于这部分人才的论解,也有了后来他上赵祯万言书的影子。

还不是很成熟,可比原来那封有名的进奏多了一份实用,这也是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