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六百二十章 耳光与枣子(下)

六百二十章 耳光与枣子(下)

手,在此侵耕,为自己敛财。

自己虽说了,没藏讹庞未必听,说不定这个小宰相留下的一个坑,没藏讹庞会主动跳下去,认为不谈疆域界线,对他有很大的好处,好继续侵耕下去。

然他死心不改,宋朝象郑朗这种强势,眼光长远的大臣很少,多是昏庸无能贪婪之辈,并且郑朗年龄不大。身为首相。必然有一些大臣心怀不满,于是暗中派人打听,还真让他听到一个能说得话的大臣。

因为郑朗推动,三国关系越来越复杂,宋朝肯定开始笑了,但谁能笑到最后,还要看三国大臣的眼光与能力。

第二天上早朝。

何郯上奏道:“陛下,臣以为收留没移族是谓不妥,两国承平数年。国泰民安,对我朝有利也。没移氏乃是西夏国母,收纳之,后患必无穷也。”

说完退下。

郑朗也不生气,当时为了保密需要,知道这件事的大臣不多,直到西夏使者抵京,言臣才知道没移父女逃到宋朝了。徐徐问道:“何御史所言。无非是八个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是,”何郯沉声答道。他对郑朗也没有敌意,至少在救灾一事上,他对郑朗的及时反应十分敬佩,就事论事嘛,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是言臣的本职工作。

“何御史,若有人行凶杀人后放下屠刀,说我不杀人了,朝廷要不要按照律法处罚?”

何郯所说的话,表面上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剖开来说。实际就是敌人不招我,我也不招敌人,但敌人打了一个大耳光子,我也要打敌人一个大耳光子,前面是对的,还有后面呢,敌人将耳光子打完了,举起手说对不起,俺们不打了,以和为贵。既然敌人不打了,那就听敌人的话以后为贵。然没有多久,又打来了,打完了说俺们以和为贵,周而复始。

世上怎么能有这样的傻冒呢?

真有,出了无数顶尖人物的三百年宋朝,至少有两百年就在充当这个傻冒的角se。宋朝亡了,后面继续。

也不怪何郯,若不是自己在西北表现出se,自己就是将利害关系剖析开来,包括宋庠在内许多两府大臣依然会反对,即便如此,至今宋庠依然忽信忽疑。

不知道哪里出现错误了,本来赵匡胤不盲目开边,是想老百姓有一个安定的生活,但经过文人集团篡改后,内敛得一个个全部成了傻子。即便不让武人集团得势,至于内敛到这种懦弱的地步?

何郯听出郑朗话外之音,皱眉道:“然边境安宁。”

“何御史,当真边境安定?我朝为求安宁二字,明明是胜利一方,却一年支付二十万岁赐,然边境呢?私盐、侵耕、掳掠,每年都有一些边民为对方杀害。这就是所谓的安定?”

“狄青于西北已经向对方出击。”

“若出击失败呢?或者西夏刻意用侵耕引诱我朝边军出击,却于半路之中设伏如何?”

“臣有一议,”知谏院吴鼎臣说道。

“奏。”

“郑朗所言似有三分道理,然没移氏乃是西夏国母,收留对方国母,有违国体,此例不可开也。”

郑朗想上去给吴鼎臣一顿狠揍,收留对方国母?若自己不改变这个王朝,几十年后赵家这些公主、皇后、妃嫔们一个个被女真人轮,轮完了做小妾、婢女、军ji,还不知道变成什么。

忽然郑朗眼睛冒出一丝jing光。

吴鼎臣弹劾,让他察觉到一点不对,他是贾昌朝的人。

是那一个那一个的人,不象yy小说那样,秘密躲在一个黑暗角落里聚会,整天到晚商议着如何害人。一在宋朝,特别是北宋中前期,几乎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二到了这地步,都是人物尖子,不能这样做,一旦抓住把柄,一辈子仕途也完了。那一方的人,皆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有时未必成了好事,例如范仲淹要去河北,富弼公事公办,强行拆掉范仲淹的台。但那时,富弼绝对是范仲淹的人。

可今天贾昌朝远在洛阳,夏竦贬到南京府,高若讷不久前又被调回枢密院为枢密副使,实际高若讷到西府就成了打酱油的,在台臣反而会起更大的作用。这个郑朗不大去管,宋朝是全能制,大臣能文能武,能吏能商,能做福尔摩斯,还要必须做水利专家,农业专家,不知道多少大臣用错了地方。新的御史中丞乃是杨察,与自己同榜进士。接手太平州。与自己关系不恶。

况且自己至少在朝堂军事上,很有权威xing的。按理说言臣不至于太反对,即便弹劾也要询问一下原委。也不象吴鼎臣挑起来的,贾昌朝在洛阳,没有贾昌朝,吴鼎臣用什么来与自己斗?

他感到其中有隐情了,徐徐说道:“吴知谏,其中利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