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八百六十章 铲佃

八百六十章 铲佃

,许多股东都吓了一大跳,国家年年改革,年年欠负,赵顼压得抬不起头,这些股东也不是很开心,再欠负下去,只有几条路可走,一是不认账,二是苛压百姓,三是打这些股契主意。国家出现盈余,还是很可观的盈余,甚至不好听的说法,若是再发生庆历战争,只要保持这种健康的经济状况,每年六千万的盈余,也足以将庆历战争的费用勉强维持下来。他们未必知道股契的捆绑作用,可多少知道荣辱与朝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听闻后,十分开心。也有的百姓十分开心,总的来说,皇上与诸大臣这几年执政还能得民心的,没有苛民。还有的觉得西北大捷快的。先是少数人家听闻后放鞭炮庆祝,后来放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鞭炮声就是民意。

听着鞭炮声,王安石道:“郑公,由你主持,有了皇祐之治,嘉祐之治与郑公不无关系。自去年起。熙宁之治又来临了。”

指民间的。国家欠负严重,实际百姓已经在种种惠利的政策下,进一步的休养生息,但前年不能算。乱蓬蓬的一团,去年才能算是真正熙宁之治开始。

“还不能算,只能说终于看到一个良好的开头,然有今天。非是我一人功劳,有你的功劳,有君实的功劳,众人拾柴,火焰才能高起来。正好,今天我心中也比较舒畅,我让人将君实、晦叔、子由他们喊来,大家聚一聚。特别是子由,子瞻去了黄州,有几句话我一直想说。”

同门在郑家欢聚。

赵顼也听到鞭炮声。一会儿得知情由,高兴地将向氏喊到高滔滔处。再摆家宴庆贺。有一件事对他影响很深刻,赵祯死的时候全京城的百姓都在发疯似的痛哭,郑朗一夜白头,但自己父亲大行之时,围观的人有之,哭泣的人无之,有,大臣们在干嚎呢。整整三年了,第一次从鞭炮声中听到百姓对他开始认同。

举起酒杯,带着微微醉意,对高滔滔说道:“母后,当年你让儿臣前去郓州,儿臣现在才知道母后多英明,难怪郑公多次对儿臣说,有事可以请教太后。”

“顼儿,他这么说过?”

“是啊,母后。”

“果然是良臣矣。”

“儿臣想加封他官爵,母后,你想一想,如今朝堂,韩公、文公、曾公、富公皆比郑公官职高(职官),这很不公平。”

“顼儿,不可。”

“为何?”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郑卿功高,本有人忌惮,你再加他官,岂不是让更多的风催之?”

“难道不能加官?”

“倒也不是,若功成身退之时,你可以任意加官,不过以他的xing子,恐怕不会受,多半身退之时,不是受官,而是辞官。”

“儿臣不让他退。”

“你说什么诨话,不过国家有那么多事,他一时半会想退也退不了。”

郑朗“善解人意”,多少维护了高曹向三家,让三个女人对郑朗皆不恶。不过郑朗不会认为这种感情会长久的,在这几年内,三个女人不会改变她们想法的,但十年呢,十五年呢,若郑朗不识相,那时想法就不会一样了。

两次饮酒,赵顼终于喝趴下。

第二天大肆封赏泾原路诸有功大臣将士,对此司马光不是很同意,隐晦地说了一句:“陛下,有功必赏,不过臣害怕自此边境多事矣。”

赵顼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又将吴充喊到内宫,说道:“吴卿,朕想让你担任参知政事。”

“陛下,臣没有这个想法。”

“不是朕授命的,乃是郑相公进谏的。”

“郑公?”

“正是他,以前朕与郑公谈到朝堂中大臣谁可胜任首相之职,郑公列举了几名重臣,其中就包括你。”

吴充先是茫然,随后额头上涔出微微的汗水,最后说道:“臣不及郑公远矣。”

郑朗进谏让吴充进入中书,有几个原因,一是张方平丁忧期满,若调回中书,与王安石很不合,再担任地方长官有些屈了,三司使对于张方平来说,是最合适不过。而且张方平资历深,能压制住吕惠卿、曾布与章惇,这三人必须要用的,但防止他们激进,将财政引向极端。吴充或多或少起到这个作用,不过对财政,非吴充所长。从这个方面想,张方平乃是最佳人选。其次朝堂过于和气,对自己未必很有利,师生几人皆位极人臣,没有政敌那可不行的,吴充因为自己提拨了彭思永等人,对自己不满,让他进入中书,也是做一个表率,xing质与他提拨欧阳修、文彦博、陈升之xing质一样。

赵顼看出第二点,没有看出第一点。

听后有些苦笑,难道朕就这么小心眼?

这两年吴充确实也有些功劳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