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出了021型导弹艇,伊拉克也有购买,数量不详。该型艇参加了两伊战争以及后来的美伊海湾战争,不过在海湾战争中暴露了防空能力不强的弱点,有六艘被美国海军的直升机击沉。
除此之外,伊拉克还从苏联订购了四到六艘“博戈莫尔”级快速巡逻艇,五到六艘“刚玉”级沿海扫雷艇(北约称为“叶夫根尼亚”级),数艘“阿提卡”级(又称北方级)登陆舰及其他小型船只若干。其中阿提卡级登陆艇参加了著名的霍梅尼港(现名库赛?阿卜杜拉港,作者注)的登陆作战。
以上的这些海军舰只组成了伊拉克海军的主力,但随着两伊战争进行,尤其是法奥地区遭到伊朗海军的水雷封锁,伊拉克痛感反水雷能力不足,于是引进了一批扫雷舰艇。除了上面说道的苏联刚玉级之外,就是六艘南斯拉夫的Nestin级内河扫雷艇。
Nestin级内河扫雷艇由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Brodotehnika造船厂制造,总长27米,宽6.3米,吃水1.6米,满排65吨。动力为两台柴油机,52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5节,续航力860海里/11节。
人员编制17人,前甲板一门四联装20毫米Hispano火炮,后甲板两侧还有两门单管20毫米Hispano炮。能够携带24枚水雷,带有磁性扫雷装置和声响扫雷装置以及水雷爆炸装置,雷达为Recal Decca1226导航雷达。该艇本国服役七艘,出口伊拉克六艘,出口匈牙利六艘。
除此之外,为了加强两栖登陆能力,伊拉克海军还从英国格里丰气垫船公司(Griffon Hovercraft Ltd)订购了六艘SRN6C型气垫船。这一时期的伊拉克海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波斯湾内重要的水上力量,但是它的装备都以中小型为主,更象是一支海岸警备队而不是一支海军;距离成为真正的蓝水海军还有很大的差距。
伊朗的袭船战使得萨达姆?侯赛因意识到缺乏大型水面舰艇的伊拉克海军仍然是无足轻重的,甚至缺乏保护自己国家石油输出的基本能力。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海军更新计划,向意大利订购了多达12艘战舰。
不过随着两伊战争的进行和伊拉克财政的紧张,萨达姆只支付了其中的两艘护卫舰的费用。当这两艘护卫舰建造完毕后,联合国一纸禁运令让它们和上面的海军船员一起,长期被扣留在斯塔西亚港。这两艘军舰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直升机辅助起落台,各自拥有76mm口径的奥托?梅莱拉火炮。
尽管这两艘伊拉克军舰一直被困在港口寸步难行,然而伊拉克政府却拒绝将它们再转卖出去。船上的伊拉克水兵们也天天给船上的机器齿轮加油,耐心地等待返回伊拉克。他们生活的全部就是在两艘军舰上吃、喝、拉撒,看电视新闻是他们的惟一娱乐。为了节省费用,这些伊海军官兵的衣服都是自己在船上用手洗,接着在甲板上晾干,由于洗好的短裤经常跟飘扬的伊拉克国旗挂在一起,常常惹来附近船上的意大利海军士兵们哈哈大笑。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军舰是流动国土,在这片小小的国土上,在欧洲白人的嘲笑与口哨声中,在意大利议员竭力想将他们赶走的压力中,伊拉克水兵们每天都在升起伊拉克的国旗,都在擦拭机器,调整火炮……他们坚韧的默默的守望着国家强盛的希望,期望着一支强大的无人胆敢嘲笑的海军有一天能够诞生在印度洋之上……
这是历史的等待,这份等待不会让他们失望!
1985年初,伊拉克新任领袖库赛?阿卜杜拉上台,随即与意大利政府进行了交涉。但意大利方面仍然以联合国决议为借口,拒绝放两艘战舰回伊拉克,两边的官司一直持续到1986年。随着两伊战争烈度逐渐减弱,伊拉克政府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对意大利方面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1986年10月,意大利总理克拉克西与来访的伊拉克副总理哈纳姆?阿齐兹进行了会谈,双方达成了协议,同意两艘战舰返回伊拉克。1986年10月27日,这两艘战舰汽笛长鸣,驶出意大利拉斯佩亚齐港。
11月10日,两艘护卫舰抵达阿曼哈德海军基地,伊拉克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库赛?阿卜杜拉亲自抵达哈德港迎接。库赛?阿卜杜拉亲自登上两艘护卫舰,接见了12名坚守四年之久的伊拉克海军官兵,为首的库尔玛?本?扎伊德上尉敬礼报告:“穆萨号和塔里克护卫舰接舰官兵完成预定任务,胜利驾驶两舰回国,请将军检阅。”
在此瞬间,哈德港内包括巴士拉号,摩苏尔号,迪瓦尼耶号等所有驱逐舰、护卫舰等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