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不是大将军,就做过监军太监。
他所能想到的驭下手段,显然就不太适合指挥一个总成员已经膨胀到近三万人的‘公司’,且后续更多的船只建造完成后,必然还会有更多雇员,集团性质也会更加驳杂。
他只能控制几个亲信,几个领头的,被他洗脑过的。
而被他洗脑的这些人若是真的管理些商业机构下面的伙计,帮工护院打手什么的,那自是完全没问题。
管理眼下的南洋公司,到细处就不行了。
而朱由检对王承恩的安危是很关心的。
俩人交情无需多说。
必须得让老王注意着自己的人身安全。
所以朱由检亲自提点,说是真要出海的话,医护人员和护卫力量必须到位。
所以南洋公司此行的岸上护卫力量,是格外强横的。
寻常护卫的装备,和大明最精锐的家丁护卫亲兵一个档次,稍微有点钱的,能通过公司买到手雷乃至顺武铳。
与南洋公司同行的,是‘怯者不敢独退,勇者不敢独进,胆勇成列,心力俱齐’的郑家军。
两军都是高薪高待遇。
低军纪。
哦不对,郑家军的军纪还是很严苛的,对‘怯战者,畏战者,贪渎者,叛逆者’都是零容忍。
但对士卒霍霍百姓,还只是祸祸吕宋的土著,海外之民,那基本不带管的。
甚至有些鼓励。
因为抢来的东西士卒们要上供。
所以吕宋岛登陆之后的每一场在当地人聚居地的战斗,在战后都会掀起一场兵乱。
南洋公司缺乏治军经验,郑家根本不在乎。
可以说他们登陆之后打了一路,也就抢了一路。
搜刮西班牙人的城堡和庄园,从当地人手中穷搜金银,奸淫掳掠无恶不作都是常规操作。
只能说相较于西班牙人和当地的他加禄人,伊洛克人等土著民族,海外的华人若是能讲得一口流利的汉话,闽南地区的方言,待遇方面会好一点。
就这还得遇到对的人。
说闽南语遇到南洋公司多从大明中部招来的员工,可能就得挨刀子,因为人家听不懂。
同样说官话的遇到郑家军,也有可能挨刀子。
登陆只十天,以圣安娜城为据点和港口,两家合一块儿在当地的巴高地区纵兵杀掠,在海上也对西班牙人的船只进行围堵歼灭。
且这边报告上说着寻到了吕宋总督后人以及金印要等待大明皇帝陛下决断,实际上这个名头和招牌早就被立起来了。
“爷爷!那些西班牙人又派使者过来了。”
此时的吕宋岛圣安娜城城堡,已经是对外宣称的大明总督府内,一名肤色微褐,约莫十岁的小少年叫嚷着口音有些蹩脚的官话,几乎是狂奔着闯进了王承恩的房间。
护卫也不拦着。
王公公认下的干孙儿呢。
也是王公公头一个认下的干亲。
王承恩见状脸色一板:“教你的规矩呢?成何体统!”
“这,这孙儿知错。”
孩子在王承恩眼里问题挺多,但好在听话且认错也快,多说几次也能改。
微微摇头后他朝着少年一招手:“倒也正好,金印拿来。”
少年闻言赶紧过来,把脖颈上的项链一扯,竟是挂了个小印章在胸前:“爷爷,那些西班牙人不管了?”
“之前说了,定下的界线可以不改,但他们必须得为大明献上贡礼,不然免谈。”
“嗯!”
少年就是当初永乐年间吕宋总督的后人了。
船队在海上和西班牙船没谈拢,然后大败西班牙船,并开始进攻圣安娜港城时,一伙伊洛克土著人就拥着这娃子出来了,若不是这少年挥舞着一面褪色严重的三辰旗,枪子儿得吃到饱。
随后王承恩见了这说着一嘴带着闽语口语和词汇的蹩脚官话的少年,得知了少年身世。
永乐年前,三宝太监下西洋巡莅至吕宋,奉诏委任吕宋当地的华人首领许柴佬为吕宋总督。
许柴佬此后在吕宋二十年,总督全岛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也组建起了以华人为主体的地方政权势力,顶着大明的名头,吕宋地方也没什么势力敢对他们下狠手。
但二十年后,许柴佬年老体弱,念及自己乌篮血迹,想要回老家泉州晋江落叶归根。
于是乘船渡海返乡,将总督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