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我在1984有个黄金渔场 > 27.生产队里分红糖

27.生产队里分红糖

陈桂叶高兴起来。

毕竟家里马上就要分一袋红糖还要分米面粮油,谁能不高兴呢?

但她有件事还挺犹豫,琢磨了一下说:“族长,你别笑话我,我想问问你,给菊香下面汤能不能别用富强粉,咱用标准粉不成吗?”

富强粉、标准粉都是面粉的不同等级。

富强粉又叫七零粉,一百斤麦子磨出七十斤的白面粉。

标准粉又叫八五面,一百斤麦子磨出八十五斤的白面粉。

另外还有八一面,一百斤麦子磨出八十一斤的白面粉。

不用说,同样重量的麦子肯定是磨出的面粉越少就越白越细腻越好,磨出的面粉越多则是越粗糙越差。

对于渔家人来说,标准粉已经是好面粉了,富强粉是奢侈品。

像陈桂叶这样的贫困人家,她从小到大就没见过几次富强粉。

以前甚至都不让吃富强粉。

在50年的时候,政务院便通过《人民日报》呼吁全国人民食用九二米和八一面,并规定一切粮食公司商店只许出售粗米粗面。

做出这个规定的初衷是为了减少浪费增加口粮。

那时候有专家核算了一下,以建国后四亿人口来说,如果人人都吃九二米、八一面,全国一年可以节约粮食八亿斤,足够再养活200万人。

如果把八一面再换成标准粉的八五面,那样能节省下来的粮食就更多了。

当时的《青年报》还刊登了一篇文章,叫《人人都吃标准粉》,文章里面就说,‘标准粉的营养价值是不是比精白面低呢?我们说,不但没有低,反而要高得多’。

后来社会还呼吁年轻人积极协助政府向社会进行宣传,说明食用标准粉对节省粮食消耗、增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劝大家不吃富强粉、精白面,都吃标准粉。

实际上大家哪里吃得起标准粉?

陈桂叶家里只有过年才用鸡蛋跟人家换一些标准粉,但自己舍不得吃,都是留着来亲戚了给亲戚下面条、包水饺。

对此她一直觉得挺亏欠羔子,别人家的小孩别看平日里吃的多差,逢年过节总有个白面馒头、白面水饺吃。

到了过生日的时候还能吃一碗白面条。

羔子呢?羔子吃不上。

所以今年她学着跟人家养了一头猪,想着平日里苦一苦,等到过年卖了猪有了钱,就去买点白面粉给儿子也包水饺、蒸包子。

按照她的计划,儿子到年底就能吃上白面了,刚才之所以得知儿子给人家踹奶了会那么生气,有个原因便是她感觉自己好好的计划让儿子给毁坏了:

传统而言,踹奶之后要一直给人家家里送面汤,得送到人家一直再出奶为止。

这个日子可说不准,指不定是送三天五天还是三个月五个月的!

其实世上绝大多数母亲是爱孩子的,可是有时候现实就逼得一些父母去打孩子。

杨建设便叮嘱他不要再打羔子,说:“羔子很懂事,他就是日子过的苦,小孩嘴软,他馋不住啊。”

“你好好跟他说说,然后去我那里拿红糖。”

“我看你家里应该没有调料了,那啥,我顺便给你拿一包,都是城里人才吃的上的好调料,做菜加一点,绝对好吃。”

陈桂叶拧着手不好意思的说:“族长,这能好?那、那我占你老大的光了。”

杨建设说道:“我现在就是咱队里当家的嘛,肯定要为咱社员们服务。”

他点点头背着手离开。

嗯。

自我感觉有点当领导的派头了。

他回到家,家门口已经等着好几个妇女了,另外还有个青年。

杨大宝。

看见他背着手摇摇晃晃的回来,妇女们笑了起来:“行啊,有当领导干部的样了。”

杨建设不好意思起来,说道:“都是过来领红糖的吧?”

“行,你们进来领,大宝你给我做登记——你是专门过来帮我的?”

杨大宝讪笑道:“我、我是专门过来领红糖的,我帮我娘领,我娘现在还在大兵哥家里忙活呢。”

杨建设开门领着他们进屋。

红糖已经一袋袋的装好了,挤压的结结实实,透过透明袋子一看,黑红的颜色看着就让人觉得好。

妇女们一人领一包红包,然后便叽叽喳喳的兴奋开聊:

“不轻呀,我估摸着得有一斤四五两。”

“一斤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