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我在1984有个黄金渔场 > 33.千张票中一张钞

33.千张票中一张钞

一沓一沓的票证放在桌子上。

新旧不一,很多。

这里五个人,有一多半没有见过粮票。

所以粮票摆出来后沙伟、赵福、朱鹏三人都很好奇,趴在桌子上仔细看。

戚斌大气的一挥手,说道:“各位先生,这就是在上世纪我国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的票劵。”

“诸位请品鉴,然后请出价!”

朱鹏推了他一把,说道:“快算了吧,你认真点,我在路上可是把你的水平给吹起来了,你别给我丢人。”

戚斌淡然说:“你有什么可吹的?你知道的关于我的事迹,都是真的!”

沙伟好奇的拿起一张粮票,问:“这就是粮票?跟我小时候见过的钱似的,就是一分两分那种小钱。”

朱鹏说道:“看你年纪不大,95后吧?你还花过一分两分的钱?”

沙伟嘿嘿笑道:“花过,怎么没有花过?”

“我算是留守儿童,没人管教,就爱吃点零嘴,但是没有钱呀,怎么办?”

“我就天天在家翻箱倒柜,连家里多少老鼠洞都清楚,时不时能翻出点小零钱去村里小卖店买个零嘴,一张辣皮、一把旺仔小馒头之类的。”

赵福专心致志看这些票证。

粮票最多。

戚斌拿出来几张满天飞。

它们制作相当精良,跟人民币一样是彩印的,左上角是个大‘1’,往下印着‘壹市斤’字样,正上方一直到右边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往下则是‘全国通用粮票’六个小字。

不过占据主体部分的还是图案,上面有一台收割机正在农田里割麦子。

翻过粮票看反面,这就很简单了,一共四条规则:

“一:凭本票可在全国范围内购买粮食制品或者粮食;

二:购粮时,按照当地粮食部门供应品种购买;

三:本票面额为成品粮;

四:本票不准买卖,涂改无效,遗失不补。”

赵福看的很入迷,感叹道:“这都是历史呀。”

戚斌挨个看各种票劵,看的时候他连连点头:“不错不错。”

“很值钱吗?”沙伟期待的问。

戚斌低头研究这些票证,然后反问道:“你怎么这么猜测?”

沙伟说:“你说不错嘛。”

戚斌轻松的笑了起来:“我说不错,是这些票证都根据流通范围、面额还有年份做了分类,让我大大的省事了。”

说着话他拿出其中一沓粮票,说道:“有段日子没看到这家伙了,78年咱们齐鲁省革命委员会粮食局发的新版票。”

杨建设跟着看了看,点头说:“对,这是78年的新版票,不过说是新版,它也就是重印了1971年版本中的一两、一斤、五斤三枚票,只是讲年份由71年改成了78年。”

戚斌说道:“不错,你说的一点都不错,看来你还真是这些粮票的收藏人,一般人可没有这些了解。”

杨建设笑了笑没说话。

他平常生活是要靠票劵支撑的,耳濡目染的,自然了解票劵的一些信息。

但沙伟听了戚斌的话后有点不爽,说:“老板你这话是不是侮辱人了?刚才你铁子都跟你说了,这是我建设哥的收藏品,你怎么不信呢?”

“你觉得这是我们偷来的?你看看我这个相貌、我这个气质,像是——算了,别看我,看我建设哥,你看他像是三只手吗?”

戚斌给他倒茶,说道:“沙先生,你别着急,我们这是什么地方?古玩档口。”

“我们这地方是跟派出所直线联系的,为什么?因为太多销赃的东西进入我们这里了,我们收到东西都得进行报备。”

“所以我不是不信你,而是规矩如此。”

沙伟没再去抬杠。

他刚才也只是不服气的抱怨一句,道理他自然明白,即使没有官方的规矩,人家老板也不可能在不确定古玩古董来路之前就贸然收下。

这行当风险很大。

言归正传,话题又回到了78新版粮票。

戚斌进一步讲解道:“这个粮票是有独特意义的。”

“我刚才说了,它是齐鲁省革命委员会粮食局发行启用的,我没说的是,它是革委会发行的最后一套粮票,以后就是用齐鲁省人民政府的名义来发行了。”

杨建设补充道:“是,这粮票是78年发行的,79年省革委会就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