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在一条人行路上,浓密的树荫下摆了两排摊位。
“你好,这是我们的宣传单,你看一下。”
集市上的人有步行的,有推自行车的,有骑三轮车的。我把资料递到人们的手里,车筐里。
“哦,这是干啥的?”这是人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会耐心的指着宣传单上的项目认真解释。
“哦,项目还挺全,也挺实用的,学费多少?”这个问题应该排第二吧。
“我们这些培训项目都是免费的,不收钱。”
尽管我满脸真诚,大多数人还是不相信是真的。
确实,免费在这个时代是件多么奢侈的事啊。利益关系才是最靠谱的,才能让人踏实吧。尽管人们恨透了这种关系。
“我想去学学,可是没时间啊。”这是排第三的问题。
“没关系,等你有时间了再来学,我们随时开课。”我只能拉长战线。
“学这些有没有年龄限制?”这是排第四的问题。
“你们机构在哪?”“学这些有啥用?”“学会了给安排工作吗?”“外地的能不能来学?”
我发现宣传单就是敲门砖,敲开了门你还得说,很少有人看上面写的啥,对于自己关心的问题张嘴就问是本能吧。
人们的热情超乎我的预料,只可惜人太少。不一会儿就从西头走到东头。
“姐,你这是发的啥啊?给我一张行吗?”一个卖袜子的姑娘冲我笑着说。
“好的,给你看看,我先喘口气。”我递给她一张宣传单。说完就一屁股坐在马路牙子上。
“姐你这是第一次来这个集市上发传单吗?”姑娘看着宣传单问。
“是呀。你经常赶集吗?”我问她。
“是的,这周围的集市我都去,你以后也是都要去吗?”
"应该是,我们现在刚开始招生。"我说着拿起她家的袜子看着。
“那以后我们就可以搭伴了。我跟你说这个集市是最小的,大齐家村的集市人才多呢。”她显得很高兴。
“那挺好的。我们留个联系方式吧。到时候你喊我一下呗。”我这会儿像个社牛吧。“你家袜子多少钱一双?”
“姐你拿的这个袜子是质量最好的,袜口不紧,穿着舒服。”姑娘真会做生意。我挑了几双。得,还没挣钱先花钱。
“姐,其实这是我的第二职业。每次摆完摊我就去商场里上班,所以你可以多给些宣传单,我去单位给你宣传宣传。”姑娘很热情。
“那太好了,你招来的人我给你提成。”不管真假,都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宝凤打来的。
“宋姐,集市那边进行的怎么样了?”
“效果不太理想啊,赶集买东西的人还没摆摊卖东西的人多呢。”这会儿的集市上稀稀拉拉的更没人了。
“那你就先回来吧。顺手再买个热水壶,殷老师说原来的那个壶坏了。”
一上午的美好时光随着这个电话结束了。
......
“殷姐,水壶买了没有啊?”我走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小菜的声音。
“我告诉宝凤,她说让宋姐买。我总是忘。”
“你是真忘了,还是怕垫钱啊?”
“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大实话。”史老师说。
“哎呀,我手里本来就一堆票据还没报呢。真的没钱再垫啦。”殷老师说。
我推门进去把水壶放到桌上:“水壶买来了。”
“哎呀,太好了。让我买我总忘。”殷老师假惺惺的。“宋姐,你去赶集啦?怎么样啊?宣传单发了多少?”
“还行,就是人不太多。所以也没发多少。”我回答。
“我们以前也经常去赶集,周围这几个集市都去过。基本上招不上来什么人。不过经常买一堆东西回来,是吧,史老师。” 殷老师的意思我明白,就是大家都是这么熬过来的,我也不能例外。
“这么好玩儿啊,我也想去。”小菜这个傻孩子。
“行,下次带你去。比在办公室呆着强。”我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
“对,小次让小菜也去,反正她在办公室也不干活。”史老师没好气的瞪了小菜一眼。
“我就说说,我才不去呢,我这一堆活呢。”小菜嘟囔着。
“对了,宋姐,买水壶要发票了没?”殷老师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