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目不斜视,恍若没看到众人的表情,说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话音一落,只见在坐的有几个脸上一阵慌乱,却是马上不见了,与其他人一样抿嘴一笑,好似调侃。只是这里的又有哪个是等闲之辈?三春姐妹正坐对面看了个分明,惜春碰碰探春,正好迎春也正好转过脸来,三姐妹微微一笑,露出只有她们知道的意思。只有黛玉犹在旁边想着刚刚老道士提到的有关母亲的事情,并未在意。
独凤姐儿见了上前打岔说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要不给你,又恐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张道士也是明白,知道自己怕是唐突了,也不在意,顺着凤姐的话呵呵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道多谢。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来作好事,就混忘了,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说着跑到大殿上去,一时拿了一个茶盘,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大姐儿的□接了符。张道士方欲抱过大姐儿来,只见凤姐笑道:“你就手里拿出来罢了,又用个盘子托着。”张道士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唬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象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众人听说,哄然一笑,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贾母回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凤姐儿笑道:“我们爷儿们不相干。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呢!”
众人又一阵大笑。
第十一回
悲喜交加黛玉思母 半真半假两玉拌嘴
一时张道士又向贾母请宝玉的玉下来,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贾母听说,便命宝玉摘下通灵玉来。宝玉刚刚听他说了提亲的话正不自在呢,看他没好气,听贾母如此说又不敢拒绝,只把玉一摘,随手一扔掷在盘内。那张道士兢兢业业的用蟒袱子垫着,捧了出去。惜春年小,只觉好笑,一时没忍住,“哧”的一声笑了出来,迎春忙推了她一下。好在众人都没看见,都不理论。
因这清虚观占地甚大,倒也有不少的好景致,贾母便与众人各处游玩了一回,方去上楼。只见贾珍回说:“张爷爷送了玉来了。”刚说着,只见张道士捧了盘子,走到跟前笑道:“众人托小道的福,见了哥儿的玉,实在可罕。都没什么敬贺之物,这是他们各人传道的法器,都愿意为敬贺之礼。哥儿便不希罕,只留着在房里顽耍赏人罢。”贾母听说,向盘内看时,只见也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因说道:“你也胡闹。他们出家人是那里来的,何必这样,这不能收。”张道士笑道:“这是他们一点敬心,小道也不能阻挡。老太太若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象是门下出身了。”贾母听如此说,方命人接了。宝玉见那些物件虽并不十分贵重,倒有几分意趣,便向贾母进言留了下来,又一件件翻与贾母看。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象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细想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她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
贾母笑道:“大家闺秀谁没个金啊玉的,有什么奇怪的,即是人人都有的,见着了也忘了。”又对宝玉道,“你也少留心这些女孩子的玩意儿,仔细你老子知道又生气要捶你。”宝玉忙低头答应了。
那边薛姨妈脸上便略有些讪讪的,便转头去看窗外的景致,宝钗只顾和李纨说话,只作没听到。还是探春笑道:“宝姐姐细心,不管什么她都记得。”
此时贾珍进来回道:“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心中只觉不喜,也不言语,只命贾珍出去准备开戏。
一时戏上了来,众人只顾着看戏,黛玉因刚刚哭了一回,有些头疼,又不耐看戏,也不好与贾母说,正好众人不注意,便往后廊下走。紫鹃雪雁却是看到了,也跟了去。
主仆三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