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夏梨没睡懒觉,一大早就跟着公社的牛车,晃悠了两个小时,终于到了公社。
看来,该买个自行车了。
要是有自行车的话,这段路也就大半个小时就能到,而且想走就走。
不过这年代……自行车不但贵,票也难求的很。
嗯,要琢磨琢磨从哪儿弄。
想这事儿,夏梨已经背着个军绿色的斜挎包,来到了公社妇联。
打听到了周爱萍的办公室位置,夏梨很快就敲响了房门。
“请进。”
推门而入,是十分具有这个年代装修风格的办公室,周爱萍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妇女同志劳动图,上面还写着一行大字。
‘妇女能顶半边天’。
红木桌子上盖了一大块玻璃,玻璃下面压着几张照片。
夏梨不着痕迹的看了眼,照片中最多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梳着一双麻花辫,看起来和周爱萍的容貌有六七分相似,应该是她女儿。
“我正想着你差不多该过来了,来来来,我朋友从南边带来的茶叶,尝尝味道。”
到了周爱萍的主场,今天的周爱萍明显比昨天更加放松。
也没主动提稿子的事儿,而是先拿了两个杯子,放入茶叶,再倒上了热水,推到了夏梨面前一杯。
“多谢周主任。”
夏梨捧着杯子轻轻闻了一下。
“真香,一定是好茶。”
至于喝却是没喝。
刚从暖壶里倒出来的热水,谁能喝的下?
放下茶杯,夏梨从背包里掏出了昨晚写好的三篇文章。
“周主任,昨天提到的文章,我昨晚构思了几篇,还麻烦您帮忙拿拿主意。”
说着,双手将稿纸递了过去。
周爱萍接过,看到稿纸上娟秀的字迹,就喜欢三分。
等看完了一篇,已经心中大为惊叹。
这水平,和平时在报纸上看到的文章也差不多啊,甚至还要更生动有趣一些。
等三篇全部看完,周爱萍已经有了决定。
“非常好,真是相当不错。”
“夏梨小同志待在生产队,真是太屈才了。”
看到周爱萍这个反应,夏梨就知道,事情已经成了大半。
但态度却依旧谦虚。
“主要是昨天听了周主任的教诲,又听您提了不少关于妇女同志的故事,让我灵感迸发,这才能一晚上就写出三篇文章来。”
“如果周主任不嫌弃的话……那这三篇文章我就都投稿给《东方日报》了,不过这文章虽然是我写的,但很多灵感却都来自周主任,不如……我们联合署名?”
周爱萍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啊。
看看,这夏梨小同志,觉悟真是太高了!
要是文章真能刊登在《东方日报》上,她岂不是也成了上过《东方日报》的人?
那走出去,老风光了!
夏梨既然这么给力,那……
“这个先不急,其实昨天回来之后我也想了很多,妇联工作要推进,就需要像是夏梨小同志你这样的人才,敢于创新,又有文采……不知夏梨你是否愿意到妇联来上班?”
夏梨顿时‘惊喜’的睁大了双眼。
“我?我能来妇联上班?这……我怕是没资格吧?”
“不不不,你太有资格了!”
“可是……可是我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而且听说妇联也没有多余的职位。”
“以前的确是没有多余的职位,但现在嘛……我想在妇联再多设置一个通讯部,专门对妇联的活动进行撰稿和报道,并写文章推广,我想来想去,也就夏梨小同志你最合适了,当然了,因为是个新部门,还没有通过大会的同意,所以只能让夏梨你先当个编外人员,福利待遇肯定比不上正式职工,但每个月也有工资,20块钱怎么样?”
20?
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夏梨了解过行情,就拿纺织厂来说吧。
学徒三年,第一年17.84 元/月,第二年19.84 元/月,第三年21.84 元/月,满师后36 元/月,好的话还有奖金 5 元。
现在就给她开20元一个月,那就相当于三年的学徒工了。
嗯,估计等文章真正上报,自己转正了,也能拿36了。
这么好的条件,夏梨当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