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侠,你终于来了!”杨大山长叹一声,一下子如释重负。
他自知时间不多,缓了口气,便对杨箫说道:“箫儿,爹快不行了。有件事我必须亲口告诉你,其实你并非我亲生儿子。至于你的真实身世,孟大侠会告诉你的。”
杨箫听得莫名其妙,只道是父亲受了重伤说胡话,不由悲声叫道:“爹,不会的,您一定会好起来的,您要挺住啊!”
杨大山气息渐弱,艰难地说道:“箫儿,我床底下有个木箱,你快去把木箱里的玉箫取来。”
杨箫轻轻放下父亲,随后飞奔回屋里。
不多会,他拿了一支尺余长的白玉箫跑来,先扶起父亲,然后将玉箫递到他面前道:“爹,我把玉箫取来了。”
杨大山微微点头,并不接玉箫,而是说起了往事:“当年孟大侠把玉箫和你一起托付给我们夫妇,后来我便以箫为名,给你取名杨箫。”
说到这里,艰难地喘了口气,续道:“这些年我一直妥善保管,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将它作为你和孟大侠相认的信物。如今孟大侠来了,它也该物归原主了。”
说着,抬头望向孟枯荣:“小侄幸不负所托,将箫儿抚养长大,然我无才无能,未能将他培养成才,实在心中有愧!”
孟枯荣轻叹一声,道:“杨贤侄,你说这话,倒让老朽汗颜了!你们夫妇二人,为了照顾箫儿,竟然一直没再要自己的孩子,是老朽亏欠你们夫妇了!”
杨大山听了他的话,更觉惭愧:“孟大侠,你千万别这么说,你对我杨家的大恩,小侄虽死也难报万一。”
杨家和孟枯荣曾有过一段渊源。
那是杨大山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随父母进城售卖皮货,回家途中遭遇歹徒抢劫,一家三口眼看就要成为刀下亡魂。
就在万分危急之际,恰逢游历江湖的孟枯荣经过,把三人救下,并护送他们安全到家,临走时又悄悄留下一笔钱,让他们买药治伤。
杨大山一家始终记着这份恩情,每次进城卖货的时候,都要向人打听孟枯荣的下落。
无奈江湖茫茫,自那日一别,便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杨大山的父母由于当初伤得太重,留下了隐疾,十几年后,便相继离开了人世。
杨父临终时叮嘱儿子,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孟大侠,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双亲走后,杨大山外出游历了几年,一是为了排解丧亲之痛,二是想顺道打听孟大侠的下落,可惜最终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不过,正是这段经历,让他遇到了妻子艾月娥,两人一见钟情。
不久后,杨大山便结束游历,带着艾月娥回到猎户村,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成亲之后,第二年秋,艾月娥为杨大山生了一个儿子,不幸的是,那孩子不到三岁就夭折了。
突如其来的丧子之痛,令夫妇二人备受打击,尤其是艾月娥,整日以泪洗面,两人的生活彻底跌入了谷底。
直到十二年前,也就是两人丧子之后的第二年,孟枯荣突然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男婴出现,托付给他们夫妇照顾,两人这才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自那以后,两人便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那个男婴身上,将其视如己出,十二年如一日,直到生命的终点,也无怨无悔。
此时杨大山已是气若游丝,无力地靠在杨箫怀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嘴唇微微翕动:“孟大侠,箫儿就交给你了。”
而后满眼不舍地看着杨箫,用尽最后一口气嘱咐道:“箫儿,从今以后,你……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说完最后一个字,脑袋突然一垂,从此撒手人寰。
“爹!”杨箫胸口猛地一痛,仿佛有一把刀一下子将他的心剖成了两半。
他摇着杨大山的身体哀声痛叫:“不要!爹,不要啊!你死了,扔下箫儿一个人怎么办啊!”
杨箫心中泣血,顿时哭成了泪人,哭声震天,犹如狼嗥枭啼,吓得四周归巢的倦鸟纷纷离巢而去。
孟枯荣也不阻拦,任由他发泄心中的悲恸。
过了许久,杨箫哭声渐小。
孟枯荣这才劝道:“箫儿,人死不能复生,你也不要太过悲伤了。现在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你听好了。”
杨箫怔怔地跪在原地低声啜泣,没有任何反应,仍沉浸在失去父母的悲痛中无法自拔。
孟枯荣也不管他,自顾自说道:“其实你的真实身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