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汉跪在田地中央,手上捧着一株发黄的秧苗。
“我的秧苗啊……”
一旁还有村民安慰他。
更多的人是叹气。
“这下连李老汉的地都干了,那是不是快要轮到咱们了?”
村民们晒得黢黑的脸上满是凝重。
田地里弥漫着低沉的气氛。
李四拍拍李父的肩:“守财啊,我也得去打理自己的地了,先走了啊。”
李父点点头,目光却没能从李老汉的田野离开。
在他的脑海里,留存着李家村或绿意盎然或金黄色麦浪翻滚的画面。
可唯独没有像眼前这样的,春天就枯黄了秧苗的景象。
村民们一声哀叹,又各自离去。
今天是李老汉遭殃,没有人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
这一年才过去了三个多月,可他们已经看不到希望了。
李母拍拍李姜的头:“咱们走吧。”
李父拉着家人的手,一边走一边絮叨。
“估计不到五月,村里大半人的田地都要干旱,光靠一口井,可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李姜看了眼村口的方向。
最迟一个月,他们就要上路了。
她得好好想一想下次应该交换什么物资。
李老汉的田地干了之后,他们一家人显然没心思打理田地了。
三人草草收拾之后便赶回家去。
做午饭的时候,李母看见李擎桌上的搪瓷碗空了。
能吃能喝,看来没什么事。
“奶奶怎么不在?”
李姜左顾右盼。
“不在也好,省得她又骂人。”
李姜眉心拧起来:“可是李擎也不在。”
不知怎的,她忽然有些不安。
李父却没有在意:“李擎这段时间心情不好也正常,说不定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待着,不用管他,晚上回来了就行。”
李姜没说什么,心里多了几分留意。
到了傍晚,李奶奶是回来了,但是却不见李擎的身影。
李母也开始担心:“姜儿,怎么还不见李擎回来,要不你出去找村里的孩子问问。”
李姜坐在院子门前的石阶上撑着下巴等待。
她今儿下午就找村里的孩子问了,有人说见过李擎,她才没有这么着急。
“娘,你别着急,他应该快回来了。”
“那行,给他留一些饭吧。”
李母说着,正准备将一个搪瓷碗放进锅里温着。
这时,李奶奶从屋里走出来。
她伸手夺过李母手上的碗,抓起里面的饭团就往嘴里塞。
李母一愣:“娘,这是给大侄子留的!”
李奶奶咽下嘴里的吃食,神色淡漠。
“今后都不需要给他留饭了,他已经是富贵人家的家丁了。”
“你说什么?”
李家三人齐刷刷的发问。
“你又把大侄子卖了?”
李父一慌:“我不是说过不许再卖大侄子了吗?”
李奶奶想起那沉甸甸的银子,眼里闪过贪婪。
“你装什么好人,要不是刘善人离开了村子,今天你还在担心刘府的家丁什么时候再上门呢!”
“我要是不把李擎卖了,这一大家子可怎么活。”
李奶奶心里嘀咕着,她还以为李擎能卖多少银子呢,结果就这么点。
真是亏死她了!
李姜心一慌,着急地问:“你把大兄卖哪去了?”
李奶奶把碗里的东西吃完,擦了擦嘴才肯开口。
“卖到县里去了,反正买家已经走了,你们追不上了。”
李家三人闻言脸都黑了。
李父冷着声道:“什么买家,叫什么名字,在哪里买的,他们给了你多少钱?”
趁着这个功夫,李母跑回屋里取出上次县太爷给的赏钱。
李奶奶见他们严阵以待的样子,叉着腰冷嘲热讽。
“怎的,你们想把人赎回来,你们有钱吗?把他赎回来你们养得起他吗?”
最后她把手一甩:“行,你们去赎人,县城回春客栈的陈老二,但是你们休想从我手里拿到一分钱!”
问到了线索,李家三人夺门而出。
看着他们冲出门的样子,李奶奶不屑的“切”了一声。
随后吃饱喝足的回屋睡觉去了。
四个时辰之前。
李姑婆告诉李奶奶,买家已经到村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