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村里很多老人不看好这件事。
但跟定李父逃荒的人也没有放弃。
李四走上去拍拍李父,安慰道:“守财,别听他们的,咱们一定会平安无事。”
这一天清晨。
是李姜一家带着一百二十一口人逃荒启程的日子!
“哞——”
两头黄牛慢悠悠的走在队伍中间,不时发出几声低鸣。
老村长站在村口,脸色是说不出的复杂。
他看着李父手里牵着的马匹,眼神里的惋惜被怨恨取而代之。
这李守财真有两把刷子!
就算是被李奶奶赶出了家门。
居然还能从县太爷手里捞到好处!
可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在李家村好好待着。
非得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逃荒?
老村长越想越气不过。
李父路过他面前时,莫名其妙的收获了一个白眼。
“村长,我们这些人走了,你好好保重。”
好歹是个现代人,李父也不跟老村长计较,反而友善的跟他道了个别。
孰料老村长并不领情。
“哼,李守财,我看你心里了花吧,把村里唯一的赤脚郎中也骗走了,留下我们这些老家伙,那还不是有个头疼脑热都无处治疗。”
老村长看了眼队伍中间的赤脚郎中,脸色更加难看。
李父顿了顿。
本来他还想反驳,但想想还是算了。
队伍末尾的李虎子牵着妹妹紫鸢的手,留恋的回头看了眼村子。
山路曲折,前程高远。
队伍中间,李姜一路小跑跟上李擎。
“大兄,你腿上的伤还没好,竹篓给我背吧!”
其实吃了李姜找到的草药,他身上的蛇毒就已经解了。
李擎摇摇头:“不用,我自己可以。”
李姜似乎有些可惜,她眼珠子一转,又打算跟李擎说说话缓和一下关系。
“大兄,要不你把竹篓放在牛车上吧……”
李擎瞥了眼身边小土豆一样的李姜。
最后目光定在李姜因为缺水而开裂的唇瓣上。
因为他们决定逃荒,村长就不再允许他们打井里的水。
李父牵的马车上有三陶罐水。
可这三个陶罐就是他们一百二十一口人全部的水资源了!
因此,每一滴水都显得格外珍贵。
李姜还在絮絮叨叨的说着,声音干哑。
“李姜,把嘴闭上。”
李擎本是出于好心。
想着这丫头真要说一路的话,到最后嗓子岂不是干得能冒火?
李姜声音戛然而止。
她脸色挫败,误以为李擎嫌她烦。
“闭上就闭上!”
李姜嘟囔一声,脚步一转就回到了李母身边。
一副再也不搭理李擎的样子。
李擎一愣,刚想解释什么。
可李姜撒腿就跑,一眨眼的功夫人就跑远了。
算了,由这丫头去吧。
李擎垂在身侧的手虚握着,最后又松开。
逃荒的队伍是这样:
年纪稍微大的老汉走在最前面,顺便牵着一头牛和一匹马。
让他们走在最前面不是嫌弃他们腿脚不便,担心他们跟不上。
而是在村子里常言道:家里有老,如有一宝。
他们需要这些老汉多年来积累下的经验。
第二梯队是村里身体强健的年轻人和小伙子。
他们带着的行囊也是最多的,拉着补给的牲畜也在这里。
李父和李擎就在这里。
同时还保管着镰刀锄头这种铁器。
第三梯队才是妇女和孩子,还有几个身体不好的男子。
给队伍垫后的是被一分为二的青壮年。
走出青山郡,到达酉州府的官道就花了五天四夜。
这一路倒是没挨饿。
可水就成了问题。
“给我留一口,给我留一口啊!”
秉着能省则省的道理,队伍每两天才分一次水。
可即使分水,每个人分到的也只有少少一勺。
马车前排着队,李四和村子里声望好的老人分水。
“别抢啊,大家都别抢!”
李擎坐在一旁休息,看着队伍里几个渴得双眼通红的男人,眼神眯了眯。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
三个陶罐的水迟早会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