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出了红砖,李父进县里招了几个短工。
他带领着短工把满载着红砖的马车驶到他们还未建立的村庄前。
李姜没跟着李父回去,自己在县里游荡。
说是游荡,可其实她心中早有了目的地。
那就是县里大大小小的作坊。
尤其是那些制作陶罐坛子的作坊。
最后她停在一个规模中等的陶器作坊前。
“大哥,你们这个泥巴是从哪里挖的坑,我也想玩一玩。”
李姜“天真”的说着。
她凭借着六岁小孩的外表成功吸引了烧陶匠人的注意。
“小娃娃,这可不是拿来玩的!”
忙碌了一天的陶土师傅也想和人说说话。
这时出现的李姜无疑成了师傅倾诉的对象。
李姜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师傅聊了起来。
很快她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原来这些泥是从蒙山郡远郊的红褐色泥塘周围挖来的。
制作陶器的黏土同样可以是泥瓦片的原料。
砖窑不仅可以烧砖,瓦片也是能烧的。
李姜想自己都要建砖窑了。
为什么不干脆把瓦片也一起烧了。
而且村子附近就是藏有矿的大山。
当初用万能金属检测仪勘察莽山岩层的时候,李姜还从分析表上看到了石灰石的成分。
北疆还有一个隐藏的优势。
那就是待开采的煤炭资源丰富。
煤炭,石灰石,矿石,黏土。
这四种东西不正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吗?
不过就眼下的情况来看。
混凝土近两年之内都没办法实现了。
别说煤炭,她连莽山里的矿产都不知道怎么开采。
告别了作坊的师傅。
李姜准备去驿馆跟李父汇合。
她正路过一条没什么人的巷子,忽然听到了一阵谩骂声。
“赶紧滚!看看你写的什么什么东西,东家茶楼里的客人都听跑了!”
“快滚,老子今后就是关张也不可能再收你的话本!”
男人的咆哮声中气十足。
李姜隔着两个铺子都能听见。
随后是哗啦啦的纸张飞舞声。
陈文生呕心沥血学出来的话本就这么被书铺的掌柜丢了出来。
“掌柜的,您就看一眼我的话本吧,算我求您了,您就看一眼……”
只见一个穿着褪色衣衫的文弱书生被人推搡出来。
陈文生双手合十,一面苦苦哀求,一面手忙脚乱的捡起自己散落一地的话本。
这会李姜总算是见到了书铺的掌柜。
掌柜是个膀大腰圆的男人,下巴上还留着与体型格格不入的山羊胡。
“带上你的破烂滚,大清早的就看到这么晦气的东西,真是脏了老子的眼!”
他嘴里的谩骂不停,甚至还要拿出一个扫帚把掉在铺子门槛上的纸张扫出去。
做完这些,掌柜转身进屋关门一气呵成。
“嘭!”的一声——
大门前卷起一阵轻风,地上了凌乱的纸张飞得更远了。
陈文生脸上满是不甘。
可不甘又能怎样呢?
他吸吸鼻子,低头把自己写的话本一张一张捡起来。
“这是你写的话本?”
正是无助的时候,陈文生头顶传来一道春风般的声音。
他抬头,先看见的的是自己被人捡起来的纸张。
再往上看,就蓦然对上一双灿若星辰的眼。
李姜再次问道:“这是你写的吗?”
这话本不正是她一直想找的,给小师叔看的话本吗?
北疆百姓的娱乐并不多,话本就是其中一项。
找话本是不难的。
可找到小师叔喜欢看的话本可不简单!
陈文生从眼前的女娃娃手里接过纸张:“嗯,是我写的,多谢小姑娘。”
说完,他又继续低下头捡纸。
李姜也蹲在地上帮忙,捡起一张就多看两眼。
这话本的行文用不得是读书人习惯的文言文。
而是寻常百姓读起来也毫不费力的白话文。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话本里李姜依稀可以看见《狐仙娘子爱上我》的影子!
女强男弱。
小师叔最爱看这样的话本!
捡到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