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堂的事定了下来,可眼下最紧要的还是建房子。
本来以为有了火炕地龙的图纸,很容易就能建出来才对。
事实证明李姜还是太理想了。
李家村苇水村里的的泥瓦匠看不懂图纸,还能说他们是南方的,没见过火炕可以理解。
可旗长村的老工匠也看的一头雾水就不应该了。
最后,迫不得已的。
李父只好亲自动手示范。
他上辈子虽说是个教书的老师,但胜在爱好广泛。
记得前世带着老婆孩子自驾游的时候。
李母和李姜都很想吃叫花鸡这种食物。
李父担心外面卖的不干净,干脆自己动手做。
叫花鸡需要用荷叶和塘泥包裹起来窑制而成,那就不得不搭建一个土窑子了。
当时母女俩嫌麻烦,纷纷劝李父算了。
这可把李父的征服欲激发了。
一个小小的土窑子还能难倒他?
一个下午的功夫。
李父掏黄泥,搭窑子,杀鸡处理食材,起火封窑一气呵成!
当晚李母和李姜就吃上了他做的窑鸡。
就是味道不怎样……
不过这件事算是打开了李父搞基建的兴趣。
关于土木和建筑的知识李父没少看。
俗话说得好,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李父一边看图纸一边动手。
两个时辰之后。
一个没封顶的火炕结构顺利落成!
李父站在火炕的坑里,一旁铺着摊开的图纸。
“这下明白了吧,图纸看起来复杂,动起手来还是很简单的!”
李父得意洋洋地说道。
虽然不停的弯腰起身很累,但是远比不上他心里的成就感。
火炕边上围了不少恍然大悟的匠人。
“嗐!原来是这样,都是图纸那密密麻麻的字给害的,我寻思一张炕也没必要写那么多字吧!”
村里的匠人识的字其实不多,只是刚好够平时生活用。
真看到详细得分毫不差的图纸时。
匠人有些字看不懂,不明觉厉。
最后的结果就是误以为这火炕难得出奇。
李父听得直叹气。
“看吧,这就是不识字的后果,我就说该让孩子们念书,这图纸还是我家姜儿画的呢!”
李父更得意了,提起李姜像是提起自己最大的荣耀。
村民们一阵错愕。
“这……这是姜丫头画的?”
这时传来了一阵孩子清脆的嬉笑声。
他们顺着声音望去。
还没看见打闹玩乐的孩子们,就先看到大树下拿树枝写写画画的李姜。
表面上李姜面前什么都没有。
其实她在看上次抽到的鸟铳图纸。
正好手边有根树枝,李姜就下意识拿起来跟着图纸描画。
而大树后面,小孩子们手里拿根木头你捅我我捅你。
一番对比下来的反差尤为强烈。
一个老匠人感叹:“原以为李擎就够天资聪颖了,没想到姜丫头都那么不得了。”
本来不说还好。
他这么一说,村民心里就更难受了。
谁不希望自己孩子成为人中龙凤。
不成为人中龙凤,好歹得拿得出手吧。
村民咬着后槽牙,看见树后面玩得不亦乐乎的自己孩子,纷纷决定今晚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夸的虽是李擎和李姜。
李父与有荣焉:“哪里哪里,都是孩子们自己喜欢,我可从来不逼他们读书念字。”
要不是他一张大嘴都要咧到耳后根。
村民就信了。
解决了火炕,地龙和火墙也不是问题。
“这是火墙和地龙的图纸,大家哪里看不懂尽管问,咱们抓紧时间建房子最重要。”
李父拿出的图纸让村民们跃跃欲试。
好奇成了他们最大的老师。
短短的半个月下来。
之前在村里只会种地的农夫都会砌墙了。
先住上新房子的是旗长村的长福一家。
因为旗长村有不少是军户和猎户。
他们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基本上没被李擎选中。
秦家兄弟俩一合计,他们两个男人睡那都无所谓,干脆就先帮村民把房子建好。
身体不大好,妻子还怀了孕的长福成了兄弟俩帮助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