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也没着急回去,自顾自的去了一趟全聚德。
好好享受了一下京城烤鸭的滋味,原汁原味,没有任何的弄虚作假,一只烤鸭才八块钱,配料小饼一应俱全,再加上有名的油爆鸡丁、软炸大虾等鲁菜,一套流程都没能超过十块钱。
烤鸭酥脆焦嫩,油花四溢,何大清吃的舒坦。
在店里还能看到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全聚德跟老莫(莫斯科餐厅)可以并驾齐驱,成为老外以及各路顽主们的首选消费场所。
“何老哥!是您么?”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何大清闻声看去,原来是之前的票贩袁军,旁边还有一个年轻的四眼仔。
“哦,小袁啊,这么巧?”
“真是您啊!”
袁军登时面露喜色,拉着四眼仔坐下:“郑桐,这位就是我跟你一直提起过的,收藏大师,何师傅!何老哥,这位是我的发小之一,叫郑桐,知识分子!”
“幸会,幸会!”
“小袁啊,吃过了么?我再点两个菜,咱们坐下来聊会儿?”
“不了,刚吃完!现在肚子还撑得慌呢!这全聚德,我们经常来吃的!”
袁军闻言咽了口口水,刚想说没吃,然而郑桐却偷偷踢了他一脚,并且早一步开口了,财大气粗的把话茬给挡回去了,但是那眼睛里还是透露出了一丝渴望和眼馋。
何大清一眼就看破了小年轻的倔强,不过没有戳穿。
“对了,何老哥!”袁军环顾了一下左右,压低声音道,“我们家里还有一个明代的花瓶,不知道您感不感兴趣?”
郑桐立刻补充道:“明朝崇祯五年的青花瓷!完好无损!高25厘米,直径18厘米,上面纹着”
“对对对!真……真五年的!”
“有没有文化啊,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让你闲着多读书,你就是不听!”
通过上次的交流,何大清可是知道,这群军二代的顽主们,身家都丰厚的很,几乎不存在什么赝品,但凡是拿出来的,那都是值钱货。
“崇祯年间的瓷器啊,我当然收了!不过价格嘛,可能不算高,毕竟古董那是越老越值钱,才三百多年收藏价值不高啊。”何大清晃点两个小白,语气平淡的说道。
实则已经暗暗窃喜了。
哪怕他是个收藏小白,也非常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崇祯年间的瓷器,比明代的其他瓷器更加值钱,也更加的罕见!
因为崇祯帝即位的时候,整个大明王朝早就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了,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青花瓷器才能焕发勃勃生机,顺势摆脱了嘉靖、万历以来那种繁缛、密不透风的风格,转而清丽舒朗的历史性转变。
由于帝王在位时间太短了,所以天启、崇祯年间的青花瓷罕见而且稀有,重点是,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甚至于民窑的青花瓷比官窑还要精美!
大大区别于清朝的瓷器,只有官窑才能登门入室。
“现在那花瓶没带在身上,去拿的话也得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还得请您给个合适的预估价。”郑桐推了推眼镜,话多了几分。
何大清点点头,他明白郑桐两人的意思,现在他俩的父辈都在配合内部审查,家也被贴了封条,每次想回去恐怕得费不少功夫,还承担一定的风险。
“如果能确定是崇祯五年的青花瓷,而且还没有破损的话,最少我出200块钱收购!”
“200块钱!!”
两人对视一眼,均是面露狂喜之色。
在此之前,他俩都已经去过委托行打听了,说破了天,对方也只肯出五十块钱收购,
“不过我想跟你们一块儿去拿,没准还能发现其他什么有趣的东西一并收购了!”
“那……好吧!”
两人思考了一会儿,跟何大清约好了时间取货,说完,两个人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的离开。
何大清莞尔一笑,付款离开了。
等他前脚刚走,服务员正打算过来收拾碗筷呢,早就等候多时的袁军和郑桐,杀了个回马枪,一个箭步冲了过来。
“着什么急啊!没看到我们一块儿过来的么!还没吃完呢!”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狼吞虎咽的吃着剩饭,满嘴流油。
袁军纳闷的问道:“这点儿塞牙缝都不够,刚才干嘛不坐下来啊,没准还能多点俩菜呢!”
郑桐道:“你傻啊!咱们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