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温度已经高起来了,过了夏至,接连下了几天雨,倒是又凉快不少。
清早,原氏山庄的山脚下镇上,一家早餐店打开了门,汤锅架起,鸡汤和骨汤的香浓味道远远地传出去。
街上,三三两两地有人起来出门,不少人结伴往一个方向而去。
“老李,又去吃杂粮煎饼啊?”一个人招呼着朋友道。
“去,再买两碗咸豆脑回去给家里。”老李笑道。
老李是负责给镇上运柴火的伙计,饭量大,一顿不吃都难受,特别早上。
可是家里的婆娘手艺不好,街上的包子店又都吃腻了,这家新开不久的唐家早点,哎哟可真是好吃得不得了。
且不说这厨子的手艺,就光是早点的种类,都多得嘞。
寻常的包子,各种馅料的,猪肉大葱的,韭菜鸡蛋的,豆芽粉丝的,辣豆腐的,香菇青菜的,还有小孩子吃的甜豆沙的。
还有煎的包子,饺子,分肉馅和韭菜馅,带着点微微的辣,别提多好吃。
除了包子,还有鸡蛋饼,炸油条,葱油饼,各种馅饼,白菜的韭菜的苋菜的。
简单点的还有花卷馒头,杂粮馒头,肉夹馍。
最让老李喜欢的就是那杂粮煎饼,听说是北方的小吃,里边蕉叶薄脆,鸡蛋烫青菜加上特制的酱料,要是想,还能加肉在里边,一口下去,丰富得很!都不像是早饭!
还有各种汤,冲鸡蛋汤,骨头豆芽汤,胡辣汤,咸豆脑,甜豆脑,八宝粥,白粥,小米粥,光是把这里边的东西吃全了,都得好多天!
早点店门刚开不久,门外就排了长队,一个精壮的汉子穿着围裙,用一块方巾裹好了头发,给大家盛汤盛粥,整个人看着就干净。
稍往里一点,还有一位姑娘梳着少女发髻,带着个小女孩,在里边帮忙拿包子面点。
这家店店面不是很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看不到一点油污,木桌上还有小花瓶,插着当季的花。
因着坐不下多少人,所以可以带走,自己从家带碗来就是,若是用店里的碗,付两个铜板的押金,回头再送还,若是不还,就当是买了。
门口摆了张小桌,有个半大的孩子正捧着书在看,前边放了装钱的盒子,找换零钱全部在这。
轮到老李了,老李往店里头看了一眼,笑道,“做煎饼的二姑娘又没起呢?”
这个杂粮煎饼一开始只有那位二姑娘会做,但是二姑娘贪睡,早上常起不来,所以反倒是晚来的能买到这份美食。
不过现在,大姑娘也会做了,这才让老李能天天买到。
“可不是,天热,她更懒了,您的豆脑和煎饼,拿好了。”唐石笑道,把早点递给老李。
老李拿了几块糕点递给收钱的唐平,“拿着和你弟弟妹妹分了吧,今天的书倒是看得薄。”
这个小孩是这汉子的儿子,叫唐平,如今十二,脑袋聪明念书灵光,天天一早便在这苦读,也不怕吵着他,跟别的念书人都不一样。
唐平收了糕点,笑着道谢,少收老李一碗豆脑钱当人情。
这些都是绾姐吩咐过的,这种常客,偶尔做做人情也是可以的。
“平哥!”一道清脆的童声响起,唐平一抬头,是唐怀提着两桶水从街那边跑过来,到了跟前把水桶一放,呼哧呼哧喘着气,“我是不是比昨天快了?”
这是霍大哥布置的任务,每天早上拎水桶绕着镇上跑一圈。
唐平看了眼时间点点头夸道,“是快了。”
“小怀这个头,几天不见又长高了啊。”人群里有声音道。
“可不是,力气也大,能帮家里做活。”
唐怀听了得意得很,进店里洗手吃饭去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一穿着蓝裙的少女才晃晃悠悠地从家里出来,打着哈欠一边抱怨日头大,一边往人家屋檐下躲。
“绾姐儿一天比一天起得晚,身上生了懒虫似的。”路过的熟悉的店家,有人打趣道。
唐绾笑眯眯的,从一户人家门口顺走了一根咸菜叼在嘴里,晃悠到自家店里。
这会还有客人,陆陆续续地进来,看到唐绾纷纷打趣,“以后也不用来店里了,在家等着吃中午饭就成。”
唐绾看看还剩了几个包子,洗了手自己盛碗鸡汤坐下慢慢吃了,“都是姐姐和三叔疼我,我才不想早起呢。”
店里又响起几声善意的笑,各自闲聊一会,吃好了饭付钱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