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氏正在指导瑜遥相看府里这三月的采买单子,让她在七日内尽可能多的发现其中不正确之处。
然后前院来人说是高家遣人来给老太太送封信。
纪氏心中疑惑但还是赶紧让朱妈妈带人去祖屋候见老太太。
先不用来看她了,她如今也无法见客。
老太太这个时候基本都在佛堂念经,纪氏看日晷估计老太太那儿还要两刻钟才结束。
因为纪氏无法亲自前去,所以她让瑜遥代表她去老太太处,她还让聂妈妈和唐妈妈陪着瑜遥一起。
遇到什么急事要快快向她通禀。
瑜遥趁着还有时间到陶珊居后面换了身衣服,然后才带着人到祖屋正堂等老太太。
老太太虽然一直在佛堂念经没出门,但她已然知道了高家来人这件事。
她也不着急出去,因为如果真是什么天大的事就不会是高家的一个孙子前来送信,至少也要是她老哥哥的儿子,老太太的亲侄子高昌才行。
等到老太太换了衣服到正堂的时候已经过了三刻钟还要多了。
老太太发现瑜遥和高家的小哥没有丝毫不耐烦之色,她有些高兴的点点头,高家的三代看着也很成器了。
高旭一个健步冲上去向老太太磕头请安,老太太连忙让习妈妈把他扶起来。
“你这孩子真是...快上前让我好好瞧瞧,我记得你爹在高家是排老四是吧?”
高旭点头,他爹是老太太的嫡亲哥哥生下的庶四子,现在正跟在长子身边做生意。
高旭跟着他爹经常东奔西跑,所以这次进京送信就落在高旭头上。
他从怀里取出两封信,一封是高老太爷给老太太的,另一个就是苗家家主的请托信了。
老太太先看了她哥哥给她的信,信上只有短短几句,大意是具体事宜由你自己和韩通海定夺,不用顾忌他。
苗家的信就写的很谦卑了,上面细数了戴家由江淮来京城的不易和戴龄和司马欣对戴峥嵘的拳拳爱护之心。
最后他们以苗家在某一条商道的半数利益换韩老太太能在韩通海面前美言几句的报偿。
老太太看完后没有言语,而是把信给了瑜遥。
瑜遥也借此看了看,虽然之前知道了江淮五家的富庶,不过苗家能以一整条商道的半数利益做交换只为戴峥嵘能在韩通海面前露脸也是有点夸张了。
老太太捕捉到了瑜遥眼里的吃惊,她冷笑道:“怎么,觉得苗家付出太多了?”
瑜遥有些迟疑的点头,她觉得是不是自己犯错了。要不祖母不会用这种口气问她。
老太太语重心长对瑜遥和高旭道:“你老爹在朝中不说位极人臣也已经数一数二了,能经他手推荐入朝的人将来最少也是平步青云,况且他半辈子推荐的人一只手都数的出来,还基本都是自家人。”
瑜遥知道了,之前二伯韩通决上门第一天家里就说了能不能运作运作去荇州,那里离着京城很近。
估计他二伯和哥哥韩清义就已经占了两个名额了。
老太太继续说:“你们知道他第一个举荐的人是谁吗?”
俩孩子一脸清澈的摇头。
“城门守军统领马元的嫡长子,那孩子现在顺顺当当去了圣上身边做带刀近卫了。要是马元不找你爹,他最少还要从城门守卫开始慢慢爬呢,武将若是碰上太平盛世就只能熬资历了,哪能像现在这样直接去宫里当差啊。”
“马元和你爹共同掌管城门的安全,只不过一个是管理守军,一个是有权调动军队,马元自己都做不到把他儿子一步送到位,遥儿,你爹的推荐信可没这么好拿。”
瑜遥和高旭眼睛都瞪大了,特别是高旭,他知道国公已经是除皇家王爷外最高的爵位封赏了。
京中也老传韩国公手握实权,圣上心腹,位高权重,但是......只能说隆兴帝果真看中韩家,圣上通过韩通海都能做到用人不疑了。
老太太对高旭说:“你先在家里住几天,等我和你伯伯商议后再做决定。”
高旭称是,他爹在他出门前还悄悄嘱咐了,尽量不要浪费在老太太和韩公爷面前露脸的机会,若是有什么机会也快快把握住,对你以后也能受用无穷了。
他当时还一知半解,如今也是终于懂了。
高旭和瑜遥都下去了,高旭走到祖屋门口就见一位前院的管家笑眯眯的看着他。
“小高少爷,我奉夫人的命令带您到前院休息,这几天您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