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笙笑着点头“嗯,大爷,你知道付坤家在哪吗?”
“对了,他媳妇叫张蓉。”
大爷点头“知道啊,坤子家嘛!”
“你是……”
大爷细细打量着她“你是那城里的丫头吧?”
“就是那个跟贝贝换了的孩子,”大爷脸凑的近了些,仔细的盯着余笙的脸看。
这让余笙很不适,她往后侧了侧身子,有些僵硬的笑着点头。
大爷又盯着她看了会,脖子缩了回去,啧啧出声“这城里人家养大的孩子就是不一样,细皮嫩肉的。”
“穿的也跟千金小姐似的。”
“难怪贝贝那女娃走了,再不回来了呢!”
大爷啧啧的摇摇头,只是感慨的话,却让余笙很不舒服。
虽然大爷没说什么,但她总觉得大爷好像是在指责她一样。
所以她怕大爷再说些什么,紧声开口“那大爷,你能给我指一下付家在哪吗?”
大爷扛着锄头转身,锄头差点打到了余笙,给她吓了一跳。
好在大爷转身后就说“我领着你去吧!”
余笙很感激“谢谢大爷。”
她觉得乡下也没什么不好,虽然他们说话大声,很多时候眼神让人不适,但好在都是热情的。
若非这些人热情,她都找不到这溧水村。
大爷扛着锄头在前面带路,还不忘开口絮叨“女娃,你可是享福了。”
“你在城里过活。”
“贝贝那丫头可没你好命。”
“那丫头哦,在乡下过活。”
“吃的不好,穿的也不好,还得遭打哦!”
“还去了纺织厂干活,工资都结给你妈了。”
“这钱给你几个小侄养的白白胖胖的。”
大爷自顾的絮叨着,他感慨着余笙好命,余笙却浑身不自在。
大爷并不知道她不自在,还扭头问余笙“女娃,你结婚了吗?”
余笙摇头。
大爷就道:“那你做啥工作啊?”
“我当老师。”
大爷又啧啧出声“当老师好哦,当老师可比当纺织厂女工好多了。”
“那白夜班的,听说是晚上都不能睡觉呢!”
“对了,你工资高吗?”大爷又问。
也不等余笙回答,又自顾道:“我们这老师的工资不高,不过京市肯定高。”
“那可是首都。”
然后他又道:“你这可是铁饭碗,端好了,一辈子吃喝不愁。”
“以后嫁人也好,你有工作,婆家喜欢。”
说到这,大爷再次感慨“还是你个女娃命好。”
“贝贝那丫头命不好。”
“你好,你长的就是有福气的样。”
“贝贝那丫头脸跟脚后跟似的,尖缩着下巴,她没福气。”
余笙一身的不适感,再听到这两句话,才算是去除了。
是啊,这样的事不怪她啊!
要说,也只能怪余贝贝……命不好吧!
大爷领着余笙进了村,迎面碰见人,人家看他领着一个漂亮,年轻还洋气的姑娘,就都询问“老张头,领的谁啊?”
“你家亲戚啊?”
老张头听见这话就大声“我们家那穷屋瓦舍的哪来的这样的城里的亲戚噢!”
“是坤子,是他亲闺女嘞!”
一听说是付坤的闺女,对方就睁大了眼,仔细的盯着余笙,然后把余笙从头打量到脚,再说一句,“难怪这么洋气嘞!”
余笙觉得这话多少有些阴阳怪气。
但又不确定。
张老头也咧嘴“毕竟是京市养大的嘞!”
就这样被人打量了好几回,张老头总算把人领到了付家的小院子外。
付家的篱笆院内,张蓉弯腰坐在小板凳上,一手揪着花生秧子,一手快速的摘着上面的花生。
她的身旁还围着两个孩子,都是两三岁的年纪,两个都是穿着开裆裤,就那样一屁股坐在地上,也在揪着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