謆丁长忠初出茅庐,觉得脑子灵活,有点儿歪才,卖了一天瓜,撞了个大运,就自以为成仙了。
但他并不知道,他自以为是的这一套招数,都是这些小商小贩发明出来的。
夏丽萍为了拉回头客,不扣秤,她也不往瓜上抹白糖,而是3元钱上一箱无土栽培的瓜漏,把无土栽培的瓜漏掰开,给大家尝。
无土栽培的瓜口味正,杀口甜,抹白糖的就是一层甜,越吃口感越差,顾客一尝,就知道该买谁的。
而且,夏丽萍在这里卖了十多年货,认识人多,回头客也多,她还喊:
“我的瓜不扣秤,不抹白糖,买瓜要长住心眼,别上当,别买到娄瓜,吃着也憋气……”
夏丽萍一喊,别说是比丁长忠的便宜,就是同样的价格,丁长忠的瓜真是农村大地的,熟人碍于情面,也不会买丁长忠的了。
这时,围在毛驴车周围的人,都去了夏丽萍的倒骑驴周围,夏丽萍忙不过来,她老公刘富也过来了,两个人,一个约秤,一个收钱。
丁长忠看人都走了,以为是他的价格高了,也喊10元4斤。
可是,他怎么喊,也没有几个人在他那里买。
这个时候,丁长忠有点儿瘪气儿了,也不喊了。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夏丽萍卖了不到10分钟,又来了两个倒骑驴,案板上都摆着瓜。
顿时,就听一嗷嗷喊:
“四斤十块!”
“四斤十块!”
丁长忠更卖不动了,就想喊10元5斤。
可是,还没等他喊呢,那边已经有人喊:
“五斤十块……五斤十块……”
其实,丁长忠还不知道,在丁字路口那边,还有四五份卖瓜漏的!
王文景的预言没错,市场上,瓜漏开锅了!
夏丽萍这些人,也无意顶丁长忠,只不过昨天他们看到丁长忠挣了大钱,就都想上瓜漏挣一笔钱而已,恰好,不少商贩想到一块去了。
10元5斤没买几秤,有的人已经喊:
“六斤十元了!”
……
“七斤十元!”
……
“八斤十元!”
这些商贩一看瓜漏开锅,丁长忠毛驴车上能有2000左右进瓜漏,谁都怕剩下,你降价我也降价,都着急甩货。
趁着人多,向梁也卖了几箱葡萄,他想,姜还是老的辣,王文景预测的很准,他要跟着丁长忠上瓜漏,就赔了。
到了12点半,商贩们主动撤到小区里面去了。
果然,过了一会儿,城管来了。
因为上午没检查完,下午1点上班,继续检查,城管要提前上岗,防止商贩占道被检查组发现,被扣分,影响创城。这样,他们就要担责任,也有可能下岗。
这一次,向梁和丁长忠学乖了,看到别人走了,他们也跟着去了小区。
进了小区,向梁和丁长忠还是挨着。
丁长忠问:“兄弟,卖多少了?”
“差不多一半吧。”向梁反问道,“你呢?”
问完,向梁后悔了,他看见丁长忠一车瓜没下多少,笑容也不见了,耷拉下脑袋,整个人打蔫了,他这不是拿刀戳人家的心吗。
丁长忠说:“兄弟,看这样,我今天卖不动,不行就留到明天卖!”
这时,一个叫顺子的卖瓜漏小贩,从毛驴车上拿起一个瓜掰开,说道:
“就你这瓜还能搁到明天,你看看,现在都有要娄了,不赶紧甩,明天都得倒垃圾堆里去!”
之后,顺子在他的倒骑驴上拿来一个瓜,掰开给丁长忠看:
“你看看咱这瓜,瓜瓤干爽的,放两三天可没事,你的能放住!”
这时,丁长忠才注意到他的瓜,拿过来一对比,差别一眼就看出来了,他的瓜瓜瓤已经有点儿淌汤了,还有一点儿怪味。
顺子又说:“你这份瓜是不是从86号大库前上的?”
丁长忠说:“是在一个库房前面上的,多少号我没注意看!”
顺子说:“那就是了。这是老赵的货,他就是扒皮的,成年到辈就干这个。你这货还是他大前天五毛钱扣的,想六毛钱给我,我没要。多少钱给你的?”
丁长忠一听傻眼了,可又不好意思说1.2元上的,就说:
“我这也是六毛。”
顺子说:“要信我话,赶紧甩吧,少赔点儿!”
丁长忠苦笑道:
“满市场都是瓜,城管又不让卖,甩也甩不出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