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是真的心系天下之辈。
而且他深知,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除了要有英明强大的君主,还要有一群有真才实学的人尽心辅佐。
而不是像如今的隋朝,被一群世家搞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所以当林辰给他说这件事,他就表示全力支持。
因此他当即跪下道:“陛下,这次长孙旬之事,让臣想到了很多。”
“如今朝堂多是世家的人,彼此袒护包庇,以至于长孙旬贪赃枉法,陛下却不能第一时间发现他的罪行。”
“所以臣提议,陛下不妨设立一个科举机制,由专人负责,旨在从寒门选取一些人才,让他们替朝廷效命的同时,也能起到监察百官的作用。”
“陛下,此举大大不妥!”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一个官员立刻匆匆反驳道。
而其余回过味的众人,则是满眼怒火的纷纷看向他。
“长孙无忌,我等对陛下忠心耿耿,何来的袒护包庇一说,你此话到底是何居心!”
世家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甚至与皇权并驾齐驱,靠的就是他们对朝廷官职的掌控。
掌控了官职,也就等于掌控了权力。
所以纵使朝代更替,龙椅上的姓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他们这些世家却是从没有变过,世代流传至今。
但一旦皇帝采纳长孙无忌的建议,让寒门入朝,到时候势必会从他们手里夺权,分化实力。
长此以往,世家没落只是早晚的事。
长孙无忌与他们同为世家,却给皇帝出了这么个馊主意。
这何止是包藏祸心,简直就是数典忘祖的行为!
一时间众人恨不得一人一刀将他剁成肉泥。
宇文化及急忙出列:“陛下,寒门子弟如何能有治国之才?”
“即便有一两个有能力的,也都是固步自封之辈,这些人又如何能决定军国大事?”
“再说我世家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又何必舍近求远的从寒门中选拔?”
长孙无忌自然知道这件事带给世家的冲击。
他早就做好了和众人对着干的准备。
闻言他不慌不忙的冷笑道:“可笑,若是真如丞相所言,寒门无能人,那当初刘玄德何须三顾茅庐?”
“你……”
宇文化及正要开口,却被一旁的李渊抢了先。
“那卧龙先生乃是有大才之人,如何能与普通的寒门相提并论?”
“当然,长孙大人你还年轻,思考问题不全面也是情有可原,不过朝堂大事可不是随意胡闹的。”
他倒是难得和宇文化及统一意见,笑眯眯的开口,一副长辈自居的口吻说道。
“唐国公此言差矣,此事乃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的,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本是想要给他个台阶下,没想到他如此不识抬举,李渊脸色有些阴沉……
杨广耐心的等他们吵了一阵,这才开口道,“朕倒是觉得长孙爱卿的奏请有几分道理。”
“再说了,卧龙先生是大才之士,难道我大隋就没有了?朕看此法倒可以一试!”
他说的雄心勃勃,大有要大干一场的豪迈气势。
虽然没明知他是故意打着这个幌子,借此削弱世家势力,但众人一时还真找不到个什么合适的理由反对,不由急的一个个抓耳挠腮。
好在李渊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他急忙出声道:“启奏陛下,这卧龙之能的大才臣不是已经举荐给您了?”
“更何况这些年大家也举荐了不少寒门入朝为官,陛下又何须多此一举?”
朝堂上也不是没有寒门出身的人。
这些人大都是效命世家,因为表现突出,所以由世家举荐入朝为官。
不过他们的官职都是一些比较低微,没什么实权的位置。
但是,这已经足够用来堵杨广的嘴了。
更何况之前他还向杨广举荐了林辰,这更能说明世家举荐机制是没问题的。
“不错,唐国公所言极是,还请陛下三思啊。”
“更何况这几年各地匪情灾害不断,财政本就拮据。”
“一旦设立科举考核,又会给朝廷增加额外的负担,还不能确保会不会有浑水摸鱼之辈,这完全是得不偿失啊……”
被李渊这么一带头,众人纷纷劝阻道。
“各位,科举制度利国利民,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