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事情做,况且沈妈妈刚来,大家也愿意看在介绍人的份上,给她安排轻松一点的活儿,比如说走到门口拿收发室准备好的报纸,或者是大家在忙的时候,帮着稍微收拾下长时间不用的杂物间之类的活计。
大概一周左右,沈妈妈适应了这种工作节奏,也就顺理成章以为自己以后都是这种工作,还觉得这活没什么挑战性呢。
不过在街道办,她看见了不少关于街道调解员做的家长里短的调节,什么老公找女人啊,女人钻寡夫的裤裆啊之类的桃色杂事,又或者谁家孩子被打伤了,街道办给帮着调解。
甚至有夫妻两个不想一起生活了,还要街道办来处理的。
基本上,都是劝和不劝分的,如今离婚,还是件丢脸的大事。
沈妈妈是站在劝和的这一挂的,还帮着办事员,给那些被男人打得不想过日子的女人施加压力;“为了孩子好好想想,为了爹妈好好想想,再忍忍吧,哪家女人不是这样过日子呢。”
那麻木的女人看了一眼生活得很好的沈妈妈,苦笑一声:“你确定吗,你老公也这么对你?你真的过过苦日子吗?”
沈妈妈被这个眼神看得一个激灵,正想顺势说是的,好获得一份同理心,为她刚才的理论站稳脚跟。
奈何街道办理谁不知道沈爸爸对妻子好啊,几十年如一日的好。
她想编造瞎话,也没人信。
不过尴尬的时间一长,沈妈妈倒是想起一件事了。“我丈夫对我还可以,但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看看我儿媳妇,就是我的克星,直接将我儿子从我身边带走了不说,孙子都要两岁了,我就愣是没见过她第二面,一直被我儿媳妇阻碍着!
还有啊,我儿子能赚钱,可惜都被我儿媳妇把持着,我要是想多要点,还要被数落,这不,我都一把年纪了,和我家老头子,都还要出来工作。”
沈妈妈越说越过瘾,看着大家同情的眼神,她说得太顺口,把沈廷余其实是被她一年年一次次推走、把林夕其实每个月都给沈妈妈沈爸爸补贴生活费和粮食、把自己连自己孙子的生日其实都记不住当年去看望刚出生的沈遇林也是带着气根本没注意看亲孙子的一切事宜,都给抛诸脑后,毕竟那是对她“不利”的回忆。
“没想到沈工一直过得那么辛苦啊。”
“谁说不是呢,高秀兰女士,确实算得上有些年纪的,要是儿子真的那么会赚钱,被儿子富把持着不给家里,也确实辛酸。”
旁边一个老婆子撇撇嘴。
什么啊,高秀兰今年也就五十出头好吗?
这叫很老了?
那她这个孙子都结婚的,自己年纪也即将迈入六十大关的老婆子算什么?
骨灰盒吗?
就在沈妈妈还在说自己的悲惨经历的时候,门外走过来几个人:“高秀兰女士是在这工作吧。”
众人的视线瞬间转过去,只见脸色红润,长相从男到女从大到小都十分让人有好感的一家三口站在门边,冲着沈妈妈叫妈。
“奶奶。”小团子这两个字的发音也很精准。
这一家三口的出现,让现场有些微妙。
毕竟沈妈妈之前还在说儿子儿媳妇不孝顺,这就出现了两人歌大包小包的站在门口的场景,看上去还对沈妈妈挺和气的。
其实大家再一想想,沈妈妈之前没工作,可是新衣服新鞋子什么的,却都是价值不低的,说件件破百也不为过。
这情况,真的会是儿媳妇不孝顺吗?
都是家长里短中打滚的老人精了,大家似乎看出了事情的本质,见沈廷余林夕这一家三口来了,还明显是来接沈妈妈回去的,估计是回来过年的,找不到开门的人,大家纷纷劝沈妈妈先回去。
沈妈妈还讪笑呢:“所以啊,苦尽甘来也是有可能的,你们还是不要太草率对待离婚这个决定。”
都这时候了,沈妈妈还想着这回事呢,要将林夕的不作为和虐婆婆心的“事实”坐实,把如今这个场面,说成是苦尽甘来,内涵林夕也是近来才改变的。
其实林夕对此毫无所知,不过回去后倒是好奇的问了沈妈妈的工作。
沈妈妈来劲了,除了标榜自己即将拯救一个破碎的家庭,还暗示林夕要“善良”,要对身边的人充满爱,特别是对她这个婆婆,更要爱护,尊敬。
林夕咧咧嘴,没回答没应承。
沈妈妈这种所谓的善良,林夕并不苟同。
自以为是的判断别人幸不幸福,再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