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地、敦煌的战事刚落下帷幕的时候,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了。
长安城上下,都在凝视着这场从未有过的科考。
所受到的目光,远超西北战事。
科举在蔡邕陈纪他们的规划下是考两天,明经一天,进士一天。
可经过董老大的一系列神操作,变成了四天。
加了一天的一道题‘如何治理西域,教化胡人’,这个大家都是赞成的。
只是还有一天的试题,就让几位大佬牙疼不已了。
经过初选,此次参加科考的人不多,只有三百六十五人,这还是放宽了初试的难度。
其中关东士子占比不多,也说明天下士子对董老大的第一次科举,普遍采取观望的态度。
毕竟老贼的名声,经过各大帝王和上流社会的甩锅污蔑,跟茅坑里的臭石头,有得一拼。
申时三刻,第一天的明经考试结束,收卷,学子们依旧不能离开,今天晚上还得住在考场里。
原本董老大是不愿意的,可拗不过大佬们,因为大佬们说得也有道理,万一接下来的进士考题泄露了,又万一他们在外面串联作弊呢?
加上进场检查也麻烦不是?
董老大就作罢了,反正参加考试的又不是自己!
大汉皇家书院,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学,但是已经入住了六百名十岁至二十岁的孩子和青少年。
其中三百学子是出自郿坞少年和儿童,其余几乎都是官吏商贾子弟,来自关东的学子,不足五十人。
分为三个级别,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
每个级别不分年龄,只分你的学识。
六百名学子,正在参加入学前为期三个月的军训。
这个,当然是董老大提出来。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对于军训,没什么人反对。
只是军训的内容,实在无法苟同。
但是董老大乾坤独断,派出了以龙树为首的二十名系统少年,加上六十名少年军,充当了教官。
这些教官,可是按照董老大的前世军训的方法出师的,所以他们的军训内容,才让人感到牙疼。
六月十五,科考第一天,军训第十五天。
“哎呀妈呀,累死我了,这军训内容是谁想出来了,真够白痴的!”
“可不是,折腾死小爷了!”
今天难得教官开恩,放假半天。于是家在长安的人纷纷离开学院,回家去了疗伤了。
一群关东学子,则相邀着外出打牙祭。
十几个学子来到了曲江池畔,进了天香楼,当中一位锦衣少年财大气粗地道:“放心点菜,不要给我省钱。”
“放心马德,此番要是不让你的钱袋空掉,算我们对不起你!”
十几人大呼小叫的要了一个包厢。
“庞元,你说这明经的考试难吗?”
“朱明,这对咱们可能不难,至于其他人,可就难说了!”
“庞元这话我赞成,对于咱们这些天才少年来说,明经也就是填空题,考的就是死记硬背,没什么出巧的地方。”
庞元皱眉道:“马德,你说这话可就不公平了,不是谁都能像你一样,有那么多书籍可以看。”
朱亮说道:“的确如此,读书难,不是难在无名师,而是苦于无书籍。”
余中说道:“这点我就服关中,造纸的改良,活字印刷的出现,使得书籍价格大降,造福的是想读书而读不起书的人。”
马德道:“不但如此,书籍印刷快捷便利,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出书立传,越来越多的大儒思想得以广为流传。”
“的确如此,照此发展,百花争鸣的时代就要展开!”
众人一阵谈论,毫无意外,话题引到了某个方面上:
“你们说,天下帝王中,谁才是定鼎天下的那个人?”
————
敦煌城。
田丰和贾诩,还有工部尚书杨彪、酒泉太守张喜、张掖太守皇埔坚寿赶到敦煌,参加了一场会议。
议题就是关于对西域的管理上。
田丰率先苦笑道:“马腾肯定会把武威搬空,我认为该把凉州的治所搬迁到武威城。”
杨彪附和道:“我认为可以!”
武威扼守河西走廊咽喉,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所以董老大认可了田丰的提议,将凉州郡治搬迁到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