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为期五天的武举开始了。
此次武举,除了少尉以上军衔者,所有人都可以参加!
武举选出三项状元、榜眼、探花,分别是步战、骑步射和马战。
经过两天的初选,共计四百余人参加为期三天的三项状元争夺战。
武状元比试,可比关在考场里的文举热闹多了,比赛场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更有不少赌坊趁机开出一个个赔率,将气氛带入了一个个高潮点。
————
董老大带队又来到扜泥城,跟马腾一方又进行了一番商议,又定下了一些协议,主要是马腾有些担心董老大会不出力。
现在他正在举家搬迁出武威,要是董卓掉链子的话,他困在楼兰郡里,可就有些难办了。
依靠他一家之力,根本无法攻占疏勒,抵抗来自各方的攻打。
能在西域混成一方势力的人,都不会是软柿子。
为了宽马腾这个老丈人的心,董老大在马腾跟张小强拟定的全方位商业合作中,签字画押!
给了马腾足够的信心,让他安心以楼兰郡为支点,向疏勒步步为营的前进。
回到临海城,辛毗赶到就任安西节度副使兼蒲昌郡太守,和高顺一道,按部就班的驱使数万俘虏,建城、修路、开垦。
抽调的少年也已经到位,相信有了些许经验的他们,会很快融入其中,成为高顺和辛毗的得力助手,得到飞跃的成长。
董老大留下阎行、徐成和马岱三个野战校尉部在蒲昌郡协助,带着队伍来到了敦煌。
牛辅整顿本部加上原三郡兵马和新军,合计四万镇守河西四郡。进可助力安西,退可守武威。
凉州治所搬迁至武威,又有田丰居中策应。
北地郡还有张辽这等帅才坐镇。
凉州和蒲昌郡,董老大很放心。
董老大带着赵云太史慈等六个校尉部,以及三万原敦煌三郡兵和新军,来到北地郡,赞扬和封赏了各军,撤走了李蒙和张济回归长安原职。
给了两万人,张辽将左武卫大将军府的兵马扩充到三万五千人,再整编俘虏和各部归附的部族,打造一支两万人的仆从军。
向北不断展开对羌胡人和鲜卑人的作战。
以战练兵,兼抓俘虏,进行三抢。
董老大带着六个校尉部,左右龙武军和一万新军回到长安时,已经是七月一日了。
科举和武举已经结束。
在第一时间拿着中举名单的董老大,看了半天,没有一个是名传千古的人,甚至连三国演义上出现的熟悉人名都没有,这让他感到非常的郁闷。
难道老子真的这么不受待见?
令他更郁闷的是系统在三天前不知何故,自动进入升级中,到现在都没有升级成功,让他无法探测这些人的资质如何。
这靠不住的系统,总是掉链子!
状元鲁金,榜眼陈忠、探花朱皓,还有四到十名,分别是朱瑜、马达、徐直、马常、石元、崔平、盖嘉。
其中榜眼陈忠是陈纪弟弟陈谌的儿子。探花朱皓是名将朱儁的儿子,马常是马日磾的孙子,盖嘉是盖勋的孙子。
其余状元鲁金、朱瑜、马达、徐直、石元和崔平是关东考生。
另外还有取得功名上榜的有98人,凑足108人。其中关中考生72人,关东考生36人。
武举也录取108人,也是一个熟悉的名字都没有,想来资质也是一般了。
接着董老大和贾诩,在李儒和蔡邕的解说下,看了试卷。
明经和进士,董老大看不懂也没兴趣去看,他看了第三天关于胡人教化的试卷。
也只有前十名的考生,提出了一些各自的见解,其余的大多雷同,这应该是开卷考的缘故。
总体来说,这次前十名的排名,还算公正。
至于第四天的试卷,则是蔡邕陈纪等人不愿意看了,至于真的看没看,看了是什么感觉,就不得而知了。
董老大看了五花八门的答案乐坏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对这些考生,做出了决断。
董老大召见了这些取得功名的考生们。
望着这216个神色各异的人,董老大开口了:“尔等今后都是国之栋梁,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凡事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三天后,本王派出左龙武军护送尔等,走一遍凉州和西域,增长你们的见识,也见识一下你们的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