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君臣知道中了董卓的圈套,被有目的的赶到了夷洲。
即使知道了这些,现在也已经是无力去拨乱反正。
除了乖乖的按照董卓安排的后路,退往夷洲开荒,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周瑜向孙策使了个眼色,孙策会意,其他人都退下去想办法,以及要不动声色,不可让董卓察觉。
张昭吕蒙等退了下去,御书房里只剩下孙策和周瑜二人。
“这样其实也挺好,只要咱们都退到了夷洲,那么董卓也就不会再赶尽杀绝了,我吴国终究还是保存了。”
事已至此,孙策想明白了,反而变得释然,心里也松了许多。
周瑜现在就更看得开了,他说道:“这么说起来,的确不是一件坏事,咱们先经营好夷洲,以咱们强大的水军能力,随时都可以卷土重来。”
孙策深以为然。
“公瑾,照这么说来,咱们运送人马去夷洲,是董卓的安排,既然如此,咱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尽可能的将所有人都迁移到夷洲去。”
对于孙策而言,以前移民还有诸多顾虑,要顾虑董卓,要顾虑官员百姓,更要顾虑各个氏族。
那么现在好了,这一切都是董卓的圈套,那么还顾虑什么?
董卓不是要让我去开荒吗?
那么没有足够的人手怎么开荒?
我现在就是将江东数百万人口全部都移民过去,恐怕董卓也是赞成和支持的。
周瑜说道:“话是这么说,可是要做起来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咱们还不如刘备,咱们地盘上的士族实力,实在是太大了。”
孙策冷笑道:“他们的实力再大,可大得过我手中的枪,大得过朕麾下的虎贲之师?”
孙策决定撕破脸,也决定将所有人都带到夷洲去。
等到了夷洲,失去根基的士族们,只有乖乖听话的份。
到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他孙策说了算,上下一心积蓄力量,坐等董卓这老贼驾崩。
只要等到董卓驾崩,那么他孙策就可以卷土重来,到时候,这天下谁人能敌得过?
孙策的想法非常好,这要是在几天前,周瑜也会毫不犹豫的这么做。
因为周瑜更猜测到,董卓其实是巴不得孙策将江东氏族都移民到夷州。
可现在不一样了,周瑜洞察了一切。
但是他又不知道怎么跟孙策解释。
张昭面色凝重地回到府里。
“家主为何如此忧心忡忡?”
管家张成见张昭眉头紧锁,有些不解的继续问道:“家主不是说已经识破了董卓的计谋,为何反而更加发愁?”
张昭叹道:“可能我做错了!”
张成更加不解。
“你亲自去一趟陆府,跟季宁公说,形势已经非常不对了,要尽早做好准备!”
张成大惊:“家主,可是陛下要动手大规模移民了?”
张昭叹道:“一个弄不好,不是大规模,而是全部人都要移民去夷洲了,要是如此,我就是大罪人了。”
张昭想到这一切都是董卓的计谋,之所以选择去告知孙策和周瑜等人,真实的目的,是想要让孙策赶紧退到夷洲去。
这样江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投降。
以此免除被移民的困境。
哪曾想,张昭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
那就是利益。
吴国各个氏族的利益,就是不要移民大规模化,从而动摇到他们的根基。
张昭是站在这个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利益。
而他考虑到孙策的利益,是董卓布下圈套,西门年都是董卓的人,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你还是赶紧走吧。
去夷洲当你的土霸王去。
现在张昭才想明白,谁都想要利益最大化。
孙策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尽可能多的移民。
多一个移民,他就多一个子民,多一份力量。
既然是董卓要将孙策赶到夷州,那么孙策在移民上,就会变得无所顾忌。
陆府。
陆康听了陆逊说在皇宫御书房发生的事,先是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不久,突然脸色大变。
“张子布这事做的差了,这下咱们江东氏族,恐怕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陆逊毕竟还年幼,考虑问题肯定还没那么全面,对此他疑惑地问道:“从祖父,咱们最多是受到一些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