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头串门的不少,何况她同王氏一家算是亲近的。加上近日她趁着天儿好,去闺女家住了几日。这也才刚回来,不过回来以后,她没听说二房有什么遭难的事儿,所以就也没过去瞧瞧了。
只是现在看着王氏跟林宝茹娘俩的脸色,日子应该不难过。
王氏跟林宝茹同鲁大娘说了几句客气话,就各自拿了一把鲁大娘脚边上的韭菜帮着摘起来。
“大娘,好几日没见你,我跟我娘还都怪想你的里。”林宝茹一边摘韭菜,一边说道,“前日个,我娘还念叨着要过来找你串个门呢,不过最后被我做香皂豆的事儿给绊住了脚,就没过来。”
鲁大娘听她的话说的热切,心里也是高兴的。加上她闺女那有了身子,她就要当姥姥了,那心里能不乐呵?
于是她眉开眼笑道:“还不是我那闺女捎信说想让我过去瞧瞧,这不,去住了两三日呢,昨儿个半后晌刚回来。”
王氏一听是喜事儿,也跟着开心起来,“哎,这可是大喜事儿啊。到时候闺女家坐月的时候,可不敢不告诉我昂。”
“这回肯定跟你说,也省的你唠叨好几年的。”鲁大娘一边说,一边看向林宝茹说道,“你娘这性子啊,可是小性儿的很。前年时候,你菊子姐做月。想着咱村也没给闺女庆满月的事儿,所以我就谁都没通知。哪知道你菊子姐出了月子过来住的时候,你娘是咬着牙的来送了一篮子红鸡蛋,说家里添了人口,是大事儿,她来给个吉利物件,那是个理儿。”
“你说咱穷山沟里,讲究什么理儿不理儿的啊。”
鲁大娘说起来当时的事儿来,就忍不住露出个心疼的神情。当时,她也实在是怕王氏为难,往回推了几次,结果常日里不爱说话的王氏,险些跟她急眼。
后来自家老汉回来以后,还一个劲儿的说她,到最后直接催着她蒸了干粮磨了粗面,去给二房送一些。
不过打那以后,两家的关系的确是亲近了不少。
林宝茹听出鲁大娘这话虽然听着像是埋怨的,可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心疼她们一家的。所以,她笑着说道:“大娘,我娘说得对,就该有那么个理儿呢。别的不说,你跟我娘关系近,对我们比我亲大娘还贴心!就这关系,我家要是听说菊子姐坐月,却为省着东西当没听说,那才是没道理呢。”
她这么一说,显得两家感情更深了。自然,鲁大娘心里也就更舒坦了。
其实王氏也知道,这几年,不是有鲁大娘明里暗里的帮衬着她们,有时候还帮着照看下小山,怕是她们的日子也不可能熬出来。
就凭这些,甭说是送鸡蛋了,便是再多点,也是该着的。
三人说了会儿闲话,林宝茹就提起了翻盖房子跟同刘家一块建作坊的事儿。
之前鲁大娘是知道,宝茹丫头想着法的做了些奇巧的香皂豆卖,卖的还听红火的。可她却没想到,这丫头心气儿这么高,如今竟要建作坊自个当东家了。
她看了一眼王氏,见王氏没露出一丝担忧的神情,就知道这事儿肯定是真的了。
林宝茹也不藏着掖着,左右迟早鲁大娘都能在村里听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倒不如她直接干脆的说个清楚。也算是让人觉得,自家不当她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