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我捡宝的那些年 > 第93章

第93章

“这有啥怪的哩!”祥子叔扬了扬头,吐出一口烟圈来,“俺当年还见过藏在燕子窝里了的哩!”

“啊?!”姑父一惊,这还真是厉害,真妙,藏在燕子窝里。

当年的那些老财们,眼看就要被分家产了,那是想尽办法藏,什么砖缝里,什么地窖里,脑洞歪的藏茅坑里,心思细的上房梁,瞒天过海的是扣木凿石。

到最后,藏的到底是在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了,如果家里的小伙伴祖上的地主的可以回老房子找找,没准扣扣墙缝就能找出宝贝来。

当然,这酒塞子里面藏金条还算是高的一种手段。

但没想到这玩意儿会被分给别人,分就分了吧,你还不敢去要,你说气不气?

看到这儿,可能许多的小伙伴会问,为什么会是藏金条呢?

干嘛不藏点别的古董字画啥的?

这不更值钱吗?

其不然,那是和当时的年代有关,那会儿正处于战火动荡的年代,老话讲,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所以那时候,袁大头和小黄鱼成了硬通货,可比那些古董字画强的多。

许多的地主老财在卖了粮食之后都喜欢兑换一些小黄鱼来,随时跑路随时带。

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那就是关于这金条的,当时,这金条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民国时期,这大黄鱼和小黄鱼是按照尺寸和重量来划分的,大黄鱼通常是指十两到十五两之间的金条,小黄鱼是指一两到三两之间的金条。

讲到这,可能就会有小伙伴问了,为什么这两数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了?

因为当时基本都是地方军阀当政,各个地方出产的金条也是规格不一,再加上下面的人贪污成风,中饱私囊等等行为,所以出来的金条那也是大小不一,但基本大黄鱼都是以10两为主的居多,小黄鱼以1两的居多。

像大黄鱼一般都是当时大城市里比较富贵的人家购买,小黄鱼则是一般的中上资产家庭或者乡下的地主老财购买。

姑父说,当时他的心里看着那小黄鱼就像把它用来给王静打一副金首饰,那想想就美,一听这,我真的笑了,还真是一个土鳖了,还打金首饰,要是我,打它个金链子挎在脖子里它不香吗........

祥子叔擦了擦小黄鱼上面的脏,嘴里嘟囔着:“还他娘的糊着浆糊哩”说着,祥子叔往小黄鱼上摸了一点唾沫,用力地擦了起来,然后抬头看着姑父说道:“还看啥哩,不赶紧出去弄点馍吃?你不饿哩?”

“哦,哦,俺这就去!这就去!”姑父被祥子叔这么一说,才感觉到自己的肚子那是哇哇叫,赶忙起身开门就要出去买吃的。

“嗨,把他们顺道带出去!”祥子叔指了指桌上那一堆破烂,姑父尴尬地点了点头,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去了。

晚上7点45分左右,两人边吃边聊,姑父边吃边问:“叔儿,那这小黄鱼能卖多少钱哩?”

祥子叔喝了一口小酒,美滋滋地看着姑父,道:“俺也不知道哩,等过几天看看就知道哩,不过这玩意儿可不能拿着去金店卖哩!”

此时的祥子叔那是看姑父越看越顺眼,好徒弟,简直就是出门就捡宝的主儿,那运气,真是别人十辈子都比不了的。

“你可真是个福将哩,这狗屎运都能被你碰见哩,真不知道你上辈子究竟积了啥大德!”祥子叔嘴里咬着馒头说道。

“嘿嘿”姑父憨笑一声,“说不准俺上辈子还是一个大善人哩,这辈子享福来哩!”

吃完饭,姑父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八点了,于是骑着自行车出去接王静了,他像是往常一样准时准点的来到了王静的纺织厂门口。

一接到王静,这王静就高兴地对着姑父说道:“俺告诉你件好事哩!”

“啥好事?”姑父骑着车子问道。

“厂里因为扫盲快,荣获了市里的表彰,老厂长特意批了我们几个辅导员两天出游假,厂里给出钱,去踏秋野营,还能带家属哩!”王静兴奋地说道,尤其是还能带家属这几个字眼,说的更重,仿佛就是给姑父说的一样。

“哦,那是好事哩,去哪里玩啊?”姑父问道。

王静摇了摇头,欢快地像一只小鸟一样,说:“还不知道哩,正在研究......”

那时候,年轻人最喜欢的做的文艺活动就是踏青和秋游,带着书本和罐头,坐上通往郊区的大巴车,然后一起爬爬山,到了山顶大喊几声我爱你祖国,那是多么骄傲的事情。

晚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