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祥子叔那一副想不明白的样子,姑父眼珠一转之后又和祥子叔提起了江老师的故事。
在听完姑父的一顿婆婆妈妈的絮叨之后,祥子叔的眼珠子都瞪大了,反口就问道:“是不是四足五色方格笔洗?”
“四足?”姑父的脑袋都歪了起来,说真的,姑父还真没有注意这笔洗的下面有没有脚,“俺可没有瞧见哩,叔儿,这不过是个方盒子哩,咋还看脚哩?”
“咦....俺是说你啥好哩,这笔洗最重要的就是看脚哩!”祥子叔有点急眼地说道。
“那这和有没有脚有啥关系哩?”姑父马上追问道。
有问就有答,祥子叔和姑父说,这笔洗和其他的瓷器不同,因为里面经常要盛放水,所以必须要有足,而有足和没足的笔洗的价格也是天差地别。
说白了,那就是有足的笔洗制作难度更高一些,所以相对价格也就更贵一些,为什么要有足?
第一,就是好看,第二那就是如果漏水,可以及时发现,尤其是以宋代汝窑的笔洗最为珍贵,因为在那个年代,文人墨客较多,尚文风气较为浓烈,伴随着也就是一些制作精美的文房四宝跟着一起升值。
大多数有点历史常识的小伙伴都知道,这宋代是重文抑武的朝代,就连几任皇帝都是画画和书法大家,所以,在那个年代,文房四宝都是上眼的好宝贝。
甚至到了明清时期,这宋朝的文房四宝和古玩字画都是当朝大臣文人墨客追求的上品,最为出名的事件便是清朝的和珅摔三足笔洗的故事,这三足笔洗也是宋代汝窑的精品之作,当时可是刘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并且还花了一万两的白银,直贵的刘全脚后跟疼。
要知道,这汝窑的精品在清朝就价值万两白银,可想而知它现在的价值,要知道,在清朝一两银子能够兑换1000文铜钱,,一旦米需要600-700文钱,按照现在3块钱的米价,一旦米可就是500多块钱了,可想而知当时一万两银子是多值钱。
可见那三足笔洗的价格昂贵之处。
这祥子叔是一顿讲,姑父都有点懵逼了,反倒是又问:“叔儿,这和俺们修它有啥关系哩?”
祥子叔瞅了姑父一眼,道:“当然有关系哩,如果要是有脚,那修起来的难度可就高哩!”
“啊?!”姑父惊讶一声,这怎么就又修复难度高了?这和有脚没有有啥关系?
看着姑父那吃惊的样子,祥子叔点燃一根烟,慢慢道来:“你知道这足是怎么烧制上去的吗?那是拼接上去的,要是按照你说的,那必须胎壁薄脆,想必那足也很细,如果我们内嵌弄不好就要打穿.........”
祥子叔那是越说越皱眉,姑父连忙问道:“叔儿,那是不是这样就没得修哩?”
“那倒也不是!”祥子叔吐出了几个字,“那要看他咋修哩!?”
“那咋修哩?”姑父那是跟上就问,一点不给祥子叔喘气的机会,那是恨不得把祥子叔的脑袋拔出来直接看。
看着姑父都快要贴过来的脸蛋,祥子叔往外推了推姑父,一脸嫌弃地说道:“干啥,干啥.....”
被祥子叔这么一推,姑父才想起来江老师说的话,要修的滴水不漏,和之前的一模一样,于是赶紧说道:“叔儿,那江老师说哩,要修的滴水不漏,还要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哩,这可咋修哩!?”
“咋修?哼,自有办法修哩!”祥子叔哼了一声,仿佛早有办法。
一旁的姑父倒是迫不及待了,连忙追问:“叔儿,到底是啥办法?你快跟俺说说哩,说说哩!”
看着一脸求知和着急的姑父,祥子叔撇了撇嘴,道:“瞅你那急性子,俺就是跟你说了能咋?说了你能修哩?着个啥急哩?”
被祥子叔这么一顿怂,姑父抿嘴不说话了,坐到一旁静静地看着祥子叔,似乎是在等待着答案,祥子叔在抽完烟之后,深深地看了姑父一眼,朝着他摆了摆手,道:“看啥看,还不去洗脸睡觉哩,就是修也要明儿看看再说!”
“哦,俺知道哩!”姑父有点失望地应了一声,然后端着洗脸盆走出了屋。
打水的时候姑父都还在想祥子叔会用什么办法来修,内嵌貌似不好使,上胶也不行啊,外边上锔子估计这江老师会直接打脸,那会是什么一个办法呢?
姑父实在是想不出来,这祥子叔到底还藏着多少手艺了?
看来还真是像江老师说的那样,名师出高徒,没有点本事的能叫名师吗?
姑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