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俺知道哩!”姑父点点头,应了千条叔一声,但还没来及上车,这千条叔又拉住了姑父,再次张口嘱咐道:“别小家子气,人郑经理那是从香港来的哩,这次也算是帮了咱天大的忙哩,花上个一头二百的,买点好的给人家送去,别到时候叫人嫌弃寒酸哩!”
“俺知道哩,赵叔儿,你放心!”姑父回答了一句,随后骑上了自行车,两人那是一前一后的往市区里面走。
姑父说,等着回去的时候,大概有五点多钟吧,千条叔一进屋,这千条叔就催促着姑父赶紧去买东西,不然百货大楼六点就要下班了。
姑父点点头,从所有的积蓄之中拿出了三百元钱,骑着他的二八自行车便前往了百货大楼。
那个年代,百货大楼还是最为兴旺的时候,里面那是各式各样的东西齐全的很,那个年代的人,最喜欢的就是等着周六日去县城里的百货大楼转转。
姑父说,谁家的姑娘当年要是能在百货大楼里卖衣服,那可是一份好工作,正经不赖哩。
姑父说,出门的时候还有点小激动,可是等着到了百货大楼之后,他就有点傻眼了,虽说这不是头一次给女生送东西,可是姑父还真不知道该给郑叶青要买点什么东西好。
毕竟又不是谈恋爱,买点啥心里还能有点数,这可是送领导,送恩人,而且还是一个女人,这一下子可难住了姑父。
走进百货大楼的大门后,姑父就有点感慨,这事应该让千条叔来做,毕竟对于女人,尤其是郑叶青这个年纪的女人,千条叔肯定是最为了解的。
但进也进来了,总不能退出去吧?
姑父那是硬着头皮开始逛游了,姑父说,那时候真是没啥准备和思想,想着买衣服,又不知道买多大的尺寸,买点化妆品吧那时候还不懂,金银首饰啥的太贵了。
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要买点啥好。
已经是临近下班的时间了,百货大楼里面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几个售卖员也是三五成群的站在一起闲唠嗑,消磨着每天那最后的一点时光。
姑父那是左看看,右瞅瞅,嘴上说不出来,心里那是急得要死,这到底该买点啥哩?
姑父说,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只能是硬着头皮找了一个看上去和郑叶青年纪差不多大的女售货员询问。
那女售货员看着姑父那略微有些尴尬的样子,不禁笑着问姑父准备送给谁?
是女朋友吗?
姑父摇了摇头,思索了一下后,回答她是领导。
不过在那女售货员的眼里,姑父这女领导可不是一般的女领导了,于是她嘿嘿一笑,给姑父指点了一个地方,那就是百货大楼里面卖手表的地方。
姑父说,女售货员告诉他,现在都流行送手表,送相机,当时,相机那可是姑父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倒是这手表,还可以考虑。
送礼,这个词,在中国,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更是一种中华文化了,俗话讲的好,送礼好,送礼棒,送礼之后爬得快,会送礼,送好礼,人人都夸你有礼.....
而在不同的年代,这送礼也是相差很多的,每一个年代都会根据它的时代特性,演绎着不同的礼品变化。
50年代到60年代末的礼品里,政治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最朴实的礼物就是革命手册,话说在那个红色的年代…精神的力量真的很强大,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这本小册子鼓舞了几辈人。
70-80年代,流行的是革命三件宝,文革时候就流行送茶缸,牙刷、毛巾这类的小日用品,但上面必须印上革命口号,那时候,如果谁送您一套这个,那关系,必须铁!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这些了,不过这三件简单的东西真的代表了一个时代。
80年代-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了,人们从香港、广州能买到各种新鲜玩意:喇叭裤、蛤蟆镜、进口小家电和电子产品。给朋友送块手表,送相机、收音机、录音机、这些新鲜的电器玩意,钱多少的,就感觉特有面子。
由于时间紧迫,姑父也没有来得及太多的思考,反倒是觉得这大姐说话的时候虽然有些不怀好意的笑容,但这建议还是非常可以的,姑父那是直接采纳了。
于是姑父加快了自己脚下的步伐,快速地穿梭在百货大楼之中,很快找到了卖手表的档口摊位,姑父来的时候,这个摊位正在收拾柜台,看样子是准备下班了。
柜台卖表的是一位年纪二十多的姑娘,短头发椭圆形,身穿制服一副文文静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