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姑父缓缓推着车子走过去之时,这万大民才抬眼发现姑父。
一见姑父,他咧嘴一笑,泛白的嘴角不自觉地裂开白皮,他随意将自己干活的家伙儿扔在地里,一个小跑来到了姑父的面前。
“你...你怎么到这儿了?”万大民笑着问道,那种农民子弟的朴实气息无不在他的身上呈现的淋漓尽致。
“俺当然是过来出摊哩!”姑父停下自行车,同样是笑着回答着。
姑父望着那一片片没有收完的庄稼,颇有疑惑地问道:“这都啥时候哩,咋才收地哩?”
听到姑父这话,万大民苦涩地笑了笑,低声说道:“家里缺人手,一直没收秋了,这是赶上周六日了.....”
姑父一听这话,全明白了,自古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这话说的不假,毕竟在那个时代,许多都是体力劳作,男人是其中出力最多的。
那时候很多农民家庭收秋种地,基本都要赶上家里壮丁的假期,这样不仅仅可以解决人手问题,还能加大劳动力。
虽说是出去读书了,但家里的活儿,还是不能落下,再说了,现在的万大民也算是成年人了,不干活儿怎么能行了?
姑父和万大民闲聊了几句,得知这万大民乃是南京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家庭情况就不用多说了,反正就是穷,很穷,非常穷!
从万大民的穿衣打扮就能看出来,不过家里能供他上了师范大学,那也真是费了上天的劲儿了。
毕竟,在那个年代,多少人都是因为考上大学而没有钱读大学失去了改变一身命运的机会。
姑父在大致从万大民的嘴里了解到了周边的情况后便要骑着车子继续出摊了,万大民一把拉住姑父的手腕说道:“中午一定要到我家去吃饭,前面第三条街,左拐第四个门.....”
“哎,这哪能说的准哩,俺这就是糊弄一口哩....”姑父略微有些尴尬地说道。
农村人的朴实让姑父心里感到非常的舒服,虽说感谢你没有千万两黄金,但是一顿家常便饭绝对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这要比任何的钱财都贵,因为它贵在真诚!
我虽然没有世上最贵的,但是我有我最好的,不论价格高低,这一份心,来之不易。
正所谓千金散去还复回,世间唯有真情贵!
姑父都已经骑上车了,还远远地听见万大民在身后大喊道:“哥,一定要去啊,中午我在家等你啊!”
人都善良的,知恩图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点,作为一个当代有知识的青年大学生都不应该忘记。
根据万大民的描述,这一片有六个村子,打头的便是这万大民的村子,往后走向左分布着三个村子,向右分布着两个村子,正对着是以前生产队建的鱼塘。
“磨.....剪子嘞,戗......菜刀,锔盆..锔碗...锔大缸.喽....箍桶.....箍盆哩!”
姑父一边慢慢悠悠的骑着车子一边吆喝着,就这样,他开始在万大民的村子里行走出摊眼,这个村子在姑父看来,穷人家倒是很多。
并没有太景气的门户,一阵子吆喝,姑父难免也有些累了,刚刚找了一个避风处停下,姑父从自己的百宝箱之中拿出了水壶,仰头喝了几口之后却是差点没有呛到嗓子。
姑父讲,一个叼着烟锅子的老大爷那是悄无声地从背后冒了出来,直接伸手拍姑父的后背,一开始一点动静都没有,突然被这么一拍,姑父差点没有蹦起来。
好家伙儿,真有点.......
“您做啥哩?”姑父一边用袖子口抹着自己下巴上的水,一边后退地问道。
“你会箍桶?”老爷子张口问道。
姑父点了点头,道:“您是要箍桶哩?”
老爷子摇了摇头,他告诉姑父,他不箍桶,就是家里的桌子有点问题,想让姑父帮忙去看看,看看能不能修。
因为在老人的眼里,箍桶匠就是木匠,所以当姑父吆喝起箍桶来,老人有想法了,所以过来问问。
老爷子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像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风霜、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像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姑父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
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的几颗牙齿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