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回来了,国君回来了~”
奔走相告之声在秦阳城中响起,一个又一个的秦人欢欣鼓舞。
他们中有人期待着自己的家人回归,有人只是单纯的高兴秦国得胜。
原本就生机勃勃的秦阳,更加热闹了起来。
自从秦土来了秦国君,秦人们便有了粮食,不用再忍饥挨饿。
自从秦土来了秦国君,秦人们便有了主心骨,不用再各自为战,四处奔波(劫掠)。
自从秦土来了秦国君,秦人便再也不用担心第二日醒来便是绝望。
人心安定,城中也不再萧条。
秦国的变化,都是因为秦国君。
他战无不胜,他攻无不克。
他夷平了秦国的大患羌人部落。
他仁德友善,与民安乐。
他又君威如海如渊,神圣让人不敢侵犯。
一个又一个的秦人聚集在了一起,他们提着菜篮子,装着烤好的牛羊肉去迎接秦国君的归来。
他们提着水壶,装着清冽的泉水与粗制的土酒去迎接。
“老人家,你们这是要去干嘛?”
看着几乎家家户户都如此模样,一名从咸国游历到秦国的武士有些不解的问道。
“还能干嘛,你这后生别挡老汉去路,老汉正急着去给秦国君送酒呢!”
老者有些不耐烦的拨开了拦路的武士,丝毫也不畏惧他腰间挂着的长剑。
就这样的小角色,他年轻的时候可以打十个。
那武士被他推了一个哐啷,差点跌倒在地。
但是老者丝毫也没有搀扶他的意思,就那样疾步从他的身边走过。
武士的脸上胀的有些通红,他实在难以想象区区一个秦人老者便有这般大的力气。
但随即他就咬了咬牙。
所谓主辱而臣死,他是咸国人,但是咸国君却在秦国受辱,并且秦国君还用卑鄙的手段策反了咸宁上卿的护卫。
如此倒也罢了,竟然还收买咸国士卒在全国传播谣言。
若非是咸宁上卿及时制止,恐怕连他都要相信自己的国君是一个薄情寡义之辈。
他是一名武士,一个真正的咸国武士。
既然秦国君敢于羞辱咸国君,那他便要刺杀秦国君。
弑君本是骂名,但他却是为了自己国家君主的颜面而不惜以命换之。
这就是美名,他的忠义会为天下人所知。
但此时此刻他却犹豫了。
秦人对于秦国君的敬爱,皆是由衷而生。
他不像咸国君出城之时那般,夹道相迎,匍匐跪地。
曾经武士便以为那就是君王最高的威严。
但现在,他生出了别样的想法。
这般无人组织便主动的去迎接王师凯旋,难道不是比咸国君更得人心?
而一个能得人心的国君,又能够坏到哪里去呢?
如此得人心的君主,又怎么会是一个卑鄙的小人?
但是他的潜意识里还是不愿意相信。
于是他咬咬牙来到一名秦国妇人的身边,见到她步履蹒跚的提着竹篮,便上前对他说道:“老人家我来帮你吧~”
那妇人也有六十来岁的高龄,在这个普遍寿命只有四十岁左右的时代,已经算得上是高龄。
他看了一眼武士,然后又看了一眼前行的道路。
路程确实是有些远。
“那老身就多谢这位少侠了~”
武士一副游侠的打扮,老妇人年轻时也见过世面。
所以用少侠称呼他。
那武士急忙连道:“不敢当~不敢当~”
而后上前替老妇人将竹篮提在手中。
“老人家,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爱戴秦国君啊?”
武士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扶着老妇人,嘴上似是不经意的开口发问。
老妇人的身上轻松了不少,心情也是不错。
于是话匣子便打开了。
“要说这秦人,在以前是真的苦。咱们祖祖辈辈都是种粮食的,但是这秦土200里方圆,却是根本没有适合种粮食的土地。”
“开始的时候啊,秦人还能够靠着其他的诸夏国家接济,但后来借的多了,便没人愿意再借了~”
老妇人似是想起了一段不堪的岁月。
“那时候秦人就开始饿肚子了,老妇人的老伴儿那时候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