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门下有七十二贤人,但最终却无一人留在秦国。
孔子本人还有周游列国之事未尽,他尚没有见过周天子之国,崇尚周礼的自然是不愿意就此留在秦国的。
孔子的门人弟子之中,最让秦牧垂涎的乃是其门人弟子之首的颜回。
只是可惜的是,秦牧以工代赈的手段使得秦国保留了相当巨大的劳动力,但是却并不符合此时颜回心中的仁。
再加上颜回此时年纪尚浅,也并没有出仕的想法,最终秦牧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孔子的门徒远去。
对此范仲淹也是极为可惜,但此时此刻的孔子心意已决,秦牧也没有太过纠结此事。
如果再早生几百年,孔子主张的仁礼自然能够饱受诸侯的接纳。
此时此刻正值乱世,若无王霸手段统一天下,又哪里来的太平盛世可以给儒家去施行教化呢?
毕竟在乱世之中,百姓想吃一口饱饭都不容易,哪里来的时间去学习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毕竟仅靠精神食粮,人是无法赖以生存的。
秦牧并不奉行霸道,但秦牧却绝不会选择纯粹的仁道。
他想要包容并蓄,儒家此时不愿意,又能如何?
等到秦国足够强大,甚至统一天下的时候,儒家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秦牧想到此处,嘴角微微上扬,心底的阴霾顿时消散。
他身旁的红云涵儿真真有些好奇的问道:“你又在笑什么?”
秦牧一把握住了她的手,而后笑道:“寡人在想,什么时候与你办一场婚礼。”
红色涵儿真真的脸上露出了一分羞恼之色,白了秦牧一眼之后抽回了自己的手,口中有些埋怨的说道:“只怕你的那些大臣们可不会愿意。”
秦牧顿时一愣,然后反应过来。
他一直忽视了一件事情,秦国虽然是他的一言堂,秦国上下的文武百官都对他忠心耿耿。
但是秦国的百姓与秦国的文武百官,并不见得会接纳他娶一个犬戎的女子为王后。
红云涵儿真真轻飘飘的一句话,顿时便让秦牧愕然了起来。
他的眉头皱起,脸上浮现出了几分苦恼之色。
随后秦牧便寻来了庞统,他想要问一问自己这个智囊可有办法。
而庞统给他的答复,也让他察觉到了秦国上下对这一件事情的态度。
“君上!秦为诸夏之国,君为秦国之君。
红云夫人虽是犬戎公主,身份上倒是配得起国君。
但周国方才因为一个身兼两国血统的王子而蒙难,君上以为,咸阳至秦阳之地的百姓可能接纳一国之母,还有秦国未来的公子是犬戎人?”
庞统对他自然是忠心耿耿,但就算是庞统也无法接纳犬戎公主,作为秦国的国母。
最开始的秦牧本以为自己最大的阻碍是红云涵儿真真与自己之间的仇怨。
而今他才发现,红云涵儿真真与自己的仇怨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叹了一口气之后的秦牧让庞统退下,苦思良久之后也没有个结果。
但很快的不再为此事而烦恼,因为楚西义渠之事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
“什么?义渠竟然敢寇犯我秦国?”
秦牧当即勃然大怒,随即拍案而起道:“好一个不知死活的义渠,来人啊,传公孙瓒,庞统两位爱卿来见寡人。”
此时的五虎将正通过上古兵书之中的法门训练人皇亲军,秦牧便不打算传召他们,而这一次他只准备动用一万白马义从亲征义渠。
这看上去有些狂妄,但是以白马义从的机动性,再加上他自身还有公孙瓒的被动技能加持。
秦牧相信,当他领军杀入义渠的时候,定能将义渠搅得天翻地覆。
就在他的话音落下之时,许褚却是瓮声瓮气的说道:“君上如果要与义渠交战,还请君上带上末将与凌统将军。”
秦牧这才想起许褚与凌统二人原本便是义渠人,带上他们去讨伐义渠,倒也是一个极佳的好主意。
秦牧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后又派出一名亲卫传唤凌统。
秦牧令庞统坐镇咸阳主持大局,而他亲自率领公孙瓒与凌统许褚以及一万名白马义从驰援秦西之地。
秦阳城中,曹仁望着眼巴巴盯着他的一众半大孩童,而后咬牙说道:“行军打仗不是儿戏,若是体力不支只会拖累战友。
八叔公,并非曹仁自夸,曹仁十二岁时便已在战场却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