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大王万岁万万岁 > 第295章

第295章

秦历三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魏王,周天子,楚王,犬戎王,徐国的国君先后去世,就连卫国的国君也陷入了危难之地,眼看着便是性命不保。

天下强盛的国家,国君十五薨其六,可谓是天下诸国除旧迎新的一年。

这一年,儒家圣人自玄鸟之西,驾车西游诸国,先至大秦咸阳新都,而后至大周洛邑。

其沿途所见,竟是各有不同。

夫子在秦,见诸侯之国,虽有流民百万,却依旧井然有序。

老弱妇孺,青壮劳役各有安置,以工代赈,使得整个秦地生机勃勃。

夫子将离秦时,也不由得感叹道:“人人如龙!”

但是夫子虽然感叹秦国的生机勃勃,却并不认同秦国的治国理念。

在夫子心目中的大同世界,是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其根本是以礼,以德治理国家,

用教化使人明礼,用礼使人知德行。

而后以德服人,使人爱人,知廉耻,则人不再有争执,各司其职,各安其业,于是天下大同。

(ps:本来不想写ps的,但是这种社稷思想的争议太大。怕被骂乱解释孔子的学问,还是写一个。咳咳,如果觉得我说得很不对的,就不要太把这段放在心上。实在生气,就把这个当做架空世界的孔子思想好了。俺们儒家圣人,在现实世界中该是啥样的!欢迎大佬章评留言!段评暂时没通知,我不一定能及时发现。不过,孔子这个时候肯定思想不能跟秦国统一的,不然推动不了后面的剧情了。都坚持到这里了,弱弱的拜托,不要弃书哈!)

但是秦国治理的方式对于夫子来说,确实有些简单而又粗暴了一些。

他在秦国随处可见执法的小吏在宣传秦国的法律。

一味的用刑法来约束秦人的言行,

而后以工代赈,用利益驱动百姓,这与夫子此时思想中的以德服人背道而驰。

在夫子眼里,秦国虽然在运用儒家推崇的仁道,但实际上,骨子里却是法家的那一套。

这种治国的策略让他不敢苟同,但同样也给他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让他折返前往洛邑的时候,又在秦国的其他城市里,仔细的观察过秦人的治国方针。

已经离开了秦地,洛邑就在眼前,

作为夫子最为得意的弟子,颜回忍不住开口问道:“夫子刚才所言,可是指秦国之民?”

夫子摇了摇头,并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弟子。

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与思想,但夫子从来不是一个思维僵化的人,相反,他非常善于学习和采纳别人有益的一面。

在论语之中,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语录。

此时此刻的他并不能确认秦国治国政策的利弊,所以他还需要继续在周王朝游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世界并没有鲁国,夫子虽然已经声名远播,但他并没有真正实践过亲自治国。

“秦国之民终日乾乾,每一个都是斗志昂扬,对生活与未来充满希望,当真是让人向往!”

颜回没有等到老师的回应,等来的却是另外一个人的声音。

他的面色当即有些不善,作为一个将德行看得极重的人,

在没有抵达秦国之前,他听诸国的商贾提及秦国之事,得知了秦国君战前放粮的仁义之举,本来已经对秦牧心生好感。

但是当他到了咸阳之后,却是亲眼见到了以工代赈的秦国政策。

虽然在自己的老师口中,这样的政策并非是一无是处。

但他还是对于秦国以工代赈始终耿耿于怀,认为这是用利益的驱动百姓,是失德之举。

如果是别人在这个时候推崇秦国的话,他还不至于如此生气。

但眼前说话的人叫做端木赐(书友鬼谷天元推荐及扮演),也就是历史之上的子贡。

其出生卫国,25岁的时候才拜夫子为师,最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比夫子更强,直到第3年方才正式认可了夫子的深不可测,将夫子比作日月。

正是因为他曾经的倨傲,让整个孔门对他都没有太多的好感。

夫子游历诸国,门人弟子随行,上百人的开支何其庞大,就在这个时候端木赐挺身而出,主动的承担了老师与同学的“旅游”经费。

因此,端木赐方才得到夫子一众门人弟子的认可。

但是在颜回这里却是不同,这是一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