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占据西北之地,方才经历了与义渠的战争,而今又将要迎娶蜀国的公主,定然是有了吞并巴蜀的谋划。
秦国又怎么会放着即将到手的巴蜀之地?千里迢迢去拯救卫国君呢?”
夫子的话音才落下,端木赐的眉头微微皱起,然后恭恭敬敬的向着夫子一拜道:“老师,你方才所说的,是弟子的道理,却不是老师的道理。
秦国君好仁义,这天下又有什么比得上援助同盟的社稷更加仁义的举动呢?”
夫子的脸上浮现出了几分笑容,而后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一次,为师准备向国君举荐你前往秦国恭贺秦国君大婚,为师非常希望看到你的仁义能够说动秦国君。”
端木赐微微一愣,而后恭恭敬敬的向着夫子拱手一拜道:“弟子定当不负所托。”
随后端木赐向着夫子告辞离去,一旁的颜回欲言又止。
夫子却是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为师本来有些担心子贡会因为现在的成就而失去了仁义,没想到,他倒是比我这个师傅还看得透彻!”
颜回更加的不解了起来,但是又看到夫子一副不愿继续提起的姿态,这也只好恭恭敬敬地向他一拜,便又继续帮助夫子处理起政务来。
周天子之国的端木赐准备着出使秦国之时,南方的楚西之地,卫鞅也正恭恭敬敬的向着白起辞行。
虽然白起已经回到了楚西之地,但是楚国却是突然增兵,极大的牵制住了楚西的兵力。
并且楚西之地距离卫国也可以说是千里迢迢,途中还要路过周天子之国。
虽然两国交好,但借兵过道之事,还是要有秦国君的国书。
为今之计,要想救卫国公,却是需要说服秦牧方可。
因此,卫鞅不得不向白起辞行,准备与陈到等人一同北上咸阳。
临行之前,卫鞅对于楚西之地也很是不放心,他拉着白起喋喋不休地嘱咐道:“现如今的楚西之地正是百废待兴,将军万万不可松懈大意,在下制定的政策,也要严格的去执行。遇到亲信之人犯法,将军万万不可心慈手软…”
白起丝毫也没有嫌弃他的啰嗦与聒噪,反倒是拉着他的手感慨着说道:“先生勿要忧虑,楚西之事,白起省得。
还请先生沿途保重身体,万不可过于忧心。
如果到了咸阳,就算是君上答应帮助先生出兵卫国,白起还是希望先生能够留在我秦国!”
白起的话音落下,就在卫鞅沉默不语之时,白起却是从腰间解下了一柄配剑。
“先生,今日一别,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白起别无长物,便赠配剑一柄,以助先生一臂之力~”
这剑乃是秦国攻破咸城之后,公孙瓒特意在城中搜索的多日方才找到的。
这是一柄残剑,看上去有些破破烂烂,但却是秦国上将军王猛的贴身配剑。
白起得到他之后,也是随身携带,从来也没有离身。
而它的来历,正是秦牧亲自赠送给王猛的。
他象征着秦牧与王猛之间的情谊,虽然这么做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白起还是想要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卫鞅。
作为一名臣子,他自然是不能够上谏秦牧出兵卫国,但是作为卫鞅的朋友,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帮助卫鞅一把。
这剑既算是一张感情牌,也算是白起向秦牧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愿。
卫鞅自然是知道这剑的来历,他急忙恭恭敬敬的双手将剑捧在手中,然后向着白起长身一拜。
“白将军放心吧,到了咸阳之后,我们也会帮卫先生的~”
一旁的小吕布看着扭扭捏捏的二人,却是突然开口拍着胸脯保证道。
他的话音方才落下,一旁的太史慈与小荀彧却是一个拉住了他的胳膊,一人捂住了他的嘴。
“大哥,莫要胡言乱语~”
相比于小吕布的单纯,
太史慈与荀彧却是成熟了不少。
他们急忙阻止了说大话的小吕布,卫鞅与白起对视了一眼,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等到马车远去的时候,白起方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今后,可又要开始头疼了!”
治理政务向来是他最为苦恼的事情,而今卫鞅走了,硕大的楚西之地,如果没有一个擅长治政的人才,哪怕是有着卫鞅定下的策略,恐怕也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白起在苦恼的同时,心底却是又生出了几分羡慕之感。
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