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184年)二月,冀州。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名头戴黄巾,长相儒雅的中年人身披道袍,手中宝剑向前挥舞。
在他的身后,数之不尽的农夫走卒学着他的模样,戴上黄巾拿着他们平时耕作用的锄头、叉子,高声呐喊着冲向那些曾经对准他们斩下屠刀的官吏世家。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东汉七州二十八郡,近百万黄巾军揭竿而起,抢州夺县,豫州、冀州、青州、幽州、益州等地遍起烽烟。
所有的太平道教徒都站了起来,拼命反抗着曾经压迫过他们的东汉官府。
“贫道张角,请大汉赴死。”
……
在这些追随着天公将军张角的教众里,有这样的一群人。
他们都是张角的亲传弟子,手下统领着几千到数万不等的人群,这些人的数量并不算多,一共也只有36人。
如果放在话本小说里面,这36人或许会被称为三十六天罡,或者是三十六雷将。
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只有一个身份。
那就是张角的渠帅。
渠帅者,统领也。
顾名思义,这些人就是代替张角统领手下教徒的使者,也就是张角的部将。
这些人有的默默无闻,起义没多久就被人消灭。
有的却如同彗星撞地球般,让东汉朝廷这个不堪重负的骆驼,深深感受到了恐惧。
波才、张曼成、何仪、卜巳。
他们率领着张角的信徒,将火焰和希望洒满了整个中原大地,逼迫东汉朝廷不得不下放军队,以命搏命方才将这燎原之火将将熄灭。
然而,人多就意味着混乱,混乱就意味着有好有坏。
在这群人里,有的或许是一心为了天下苍生,也有的或许只是为了心中私利,还有很多可能是一开始为了苍生,但是到了后来却只想着自己。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不知道他们谁是好谁是坏,只知道在这36人中,有两个在史书中没有留下姓名的人。
一人叫梁青峰,一人叫杨天地。
梁青峰,人如其名,面似重山,身若峦岩,他是从并州出来的,也是最早跟随在张角身边的人之一。
青峰,字面意义上指的是深绿色或浅蓝色的山峰,多以比作高贵、独立、清纯的人,有这样一个名字,可能梁青峰的家里或许对他有着别样的期望。
可是,他却在战乱中让那些人失望了。
没有人知道梁青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或许是一次偶然的失败,也或许是因为一次粮草不济的危机。
这个本该将剑刃对准大汉,保护那些和他同样身为黔首的男人,突然间却将宝剑对准了自己曾经守护着的人。
劫掠百姓、屠村灭户,在一次次杀戮和洗掠中,梁青峰品尝到了山匪的快乐。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梁青峰和他的军队不再是以推翻汉室为己任的黄巾军,他们沦为了黄巾贼。
从冀州到豫州,又从豫州到了青州。
梁青峰一次次挥舞着手中的屠刀,将军队游离在正面战场之外。
和朱儁的对战中没有他,面对皇甫嵩和曹操的时候他也不在。
即便张梁和波才一次又一次地向他求救,但是头脑敏锐的梁青峰早就意识到了这些人的失败。
于是他按兵不动,并将军队化整为零,分散在了青州的各个山头。
等到皇甫嵩广宗大捷、曲阳决战后,他依旧没有出现。
就这样一直熬到了董卓进京、李郭之乱,梁青峰才在青州卷土重来,召集那些曾经在青州的部下以及张角以前的溃兵,成为了大名鼎鼎的‘青州黄巾’中的一员。
后面的故事,就是一段很常见的历史了。
青州黄巾辗转在青州和兖州之间,虽然曾一度声势浩大,但是终究不敌以及初具规模的各路军阀,最终在遭受大败之后,投降了兖州牧曹操,被整改成了青州兵。
而梁青峰也成为了新成立的青州兵中的一员校尉,统领着上万军队。
至于刚才提到过的杨天地,则是和梁青峰几乎完全相反的一个人。
同样作为张角手下36方渠帅中的一员,杨天地这个人即便是在黄巾军中似乎也有些格格不入。
每次和其他方一起进攻州府的时候,杨天地总是率领他的部下冲锋在前,到了攻破城池的时候,杨天地又总是会约束